【台湾新党创始人王建煊发文 】
台湾新党创始人王建煊近日撰文指出,若大陆以武力实现统一,台湾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省份,一切制度与其他省份无异;而如果实现和平统一,台湾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特别行政区”,保留现有制度与生活方式不变,同时每年可节省高达6000亿元新台币的防务开支。
这6000亿元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台当局2024年度的防务支出来看,包括常规预算、特别预算及特种基金在内,总额已达6068亿元新台币,而2025年更预计攀升至6300亿元,与王建煊所述金额基本吻合。这笔巨款折合人民币约1400多亿元,占台湾年度总预算的五分之一以上,相当于每位台湾民众每年承担近2.7万元新台币的防务支出,绝非小数目。
那么,这些钱流向了何处?绝大部分流入了外国军火商的口袋。例如,2025年仅“岸置鱼叉飞弹”一项就编列206亿元新台币,较前一年激增156亿元;此外,增购F-16战机的特别预算也年年耗费巨额资金。
然而,这笔庞大的开支是否真正提升了台湾的安全?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相反,它严重挤占了本应用于民生福祉的资源。当前,台湾健保体系濒临崩溃,2025年更将步入“超高龄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健保支出连年增长,安全准备金即将见底,近九成医生对行业前景感到悲观,超过半数甚至萌生转行念头。尽管民众就医便利,但重复就医造成的浪费严重,归根结底是资金短缺所致。
教育领域同样捉襟见肘。年轻人读大学往往需背负沉重贷款,校舍翻新与师资提升经费长期紧张。住房问题更是突出,台北房价收入比高得惊人,“买房难”成为年轻一代的普遍焦虑。若能省下防务开支,这些民生难题将得到显著缓解。
关于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的发展前景,香港和澳门的实践早已提供清晰参照。以澳门为例,回归后无需承担防务支出,省下的资金全部投入民生领域: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按学年发放学习用品与膳食津贴,大学阶段提供助学金与低息贷款。医疗方面,2000年至2018年间卫生开支增长逾5倍,65岁以上长者与癌症患者享受免费治疗,政府承担74%的医疗费用,居民仅需自付26%。如今澳门人均预期寿命达84岁,位居世界前列。养老体系更是令人称羡:65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养老金3630澳门元,加之敬老金、现金分享等福利,月均收入超6000澳门元,还可享受免费乘巴士、社区护理等服务。这些实实在在的福利,正是免于防务开支负担所带来的成果。
与此同时,澳门原有制度基本保持不变:本地法官占比96%,公务员体系中华人成为主力,社会生活方式一如既往。背靠祖国后,经济结构从博彩主导转向多元发展,2024年旅客量突破3000万人次,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后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香港同样如此。回归后保留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活方式,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加稳固。依托内地市场,香港的贸易、航运业务持续扩张,企业进入内地通道日益顺畅。尽管经历波折,但“一国两制”下的高度自治未曾动摇,立法权、独立司法权与终审权均得以保留,市民生活习惯、教育体系、货币制度一如往昔。更重要的是,香港无需如民进党当局那般耗费巨资谋求所谓“国际空间”——过去砸钱拉拢小国却连世卫大会门槛都未能踏入的教训,足以说明此类行径纯属徒劳。
统一后,台湾可充分借助大陆国力,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把握机遇。以台积电为代表的企业将摆脱政治干扰,稳健融入大陆产业链,有效破解岛内市场狭小困局。这远比每年斥巨资采购武器更具长远价值。
倘若最终走向武统,台湾成为普通省份虽无不可,但将失去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优势。大陆省份实行统一制度,防务与外交由中央统筹,民生投入有中央保障,但现有制度需相应调整,例如与全国同步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生活方式也需适应新变化。
王建煊的论述显然更侧重和平统一路径——既能维持现有制度与生活方式,又可省下巨额民生资金,无疑是最务实的选择。当前台湾处境堪称矛盾:一方面防务预算连年上涨,2025年增幅达5%,美国更施压要求将防务开支提升至GDP的5%(相当于万亿新台币规模);另一方面健保体系濒临崩溃,养老金压力与日俱增。
若将防务开支转投民生,既可填补健保窟窿、扩大新药给付,缓解医生职业焦虑;又能改善教育设施、增强学生补助;还可推出住房补贴,减轻年轻人房贷压力——每项投入都比采购终将过时的武器更有意义。
澳门的成功实践清晰表明:作为特别行政区,省下的防务开支直接转化为居民福利、优质医疗与教育资源,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归根结底,王建煊的论述道出了民众心声:统一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真真切切的民生红利。
无论成为省份还是特别行政区,统一后台湾皆无需再为防务忧心。但和平统一更能保障“制度不变、生活依旧”,同时每年省下6000亿元真金白银。这笔账如何计算,都堪称明智之选。那些鼓吹“台独”者,实则将台湾推向深渊——既浪费民生资源,又错失发展机遇。不如效仿澳门,依托祖国踏实前行,方为正道。
中美博弈台湾[超话]解放台湾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