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拜登的最大区别,其实在于拜登身为“政坛老手”,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知道碰上事情后,派专业的人去干,可反观特朗普的做法,简直是一言难尽... 在拜登刚上台的时候,就把白宫里特朗普挂的画像换了,换成了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些老牌政治家的样子,明摆着想走专业治理的路子。 而且他挑的团队成员大多是在某个领域干了几十年的老手,国务卿、国家安全顾问这些关键位置上的人,随便拉出来都能说出一长串参与过的重大决策。 这些人各司其职,该管外交的管外交,该管经济的管经济,就算有不同意见,也能在既定的框架里磨合。 整个执政期间,核心团队很少出现大的变动,政策推行起来至少有连贯性,不会今天一个说法明天又推翻,他想搞罗斯福式的“新政”,大搞基建吸引制造业回流,想法是基于传统治理经验来的,只是没考虑到后续的连锁反应。 可特朗普就完全是另一个路数,用人先看是不是自己人,专业能力得往后排,第一任期就把女婿安排成白宫高级顾问,还不领薪水钻法律空子,绕开了反裙带关系的规定。 第二任期更直接,把两个亲家都塞进政府,一个当驻法国大使,一个管中东事务,这俩人除了给竞选捐钱,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沾着亲戚关系。 更荒唐的是其中一个亲家早年还因为逃税、非法捐款被判过刑,还是特朗普卸任前特赦才抹去的案底。 这种把白宫当成家族企业来管的做法,让专业人士根本没法立足,国防部长、国家安全顾问这些关键岗位的人换得比走马灯还勤,想干事的人刚摸清门道就被换掉,政策自然没法落地。 执政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政策效果,拜登搞经济刺激、推动基建,确实让就业数据好看了不少,经济总量的增长也比特朗普时期亮眼。 但他的问题在于只看到了刺激经济的必要性,没算准通胀会涨得那么厉害,鸡蛋牛奶这些日常用品价格飞涨,老百姓工资没跟上,就算新增了工作岗位,日子照样难熬。 他想修复盟友关系,喊着“美国回来了”,可转头就从法国手里抢走百亿美元的潜艇订单,从阿富汗仓促撤军留下一堆烂摊子,盟友们也慢慢看清其实还是“美国优先”那套。 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更像赌一把,头几年通胀确实低,不少家庭财富也涨了些,这也是他在经济评分上一直比拜登高的原因。 但这种增长很脆弱,疫情一来就露了馅,大量工作岗位瞬间蒸发,他处理国际事务更随意,退出各种多边协议,对盟友和对手都强硬施压,以为靠极限谈判能占到便宜,结果让美国的国际信誉掉了不少。 他的政策全凭自己的判断,今天想打关税战,明天又要搞贸易协定,底下人跟着疲于奔命,市场和国际社会也被折腾得动荡不安。 这俩人的差异,说到底是“懂规矩”和“不讲规矩”的区别,拜登在政坛混了几十年,知道哪些事得靠专业体系,哪些流程不能省,就算最后效果不好,至少不会出太离谱的乱子。 特朗普是商人出身,把白宫当成了公司董事会,亲戚亲信围着自己转,结果把治理体系搅得一塌糊涂。 但不管是哪种方式,最终都没解决美国真正的问题,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富的更富穷的更穷,中产阶级被挤得难受。 两党对着干,政策反复“翻烧饼”,国内骚乱、犯罪问题不断,对外还在到处“浇油”助燃战火,最后通胀降不下来,还是老百姓买单。 这两种执政逻辑的碰撞,暴露的是美国治理体系的困境,要么有规矩没远见,要么没规矩瞎折腾,都抓不住真正的核心问题。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是懂规矩但缺远见更靠谱,还是凭性子却难持续的做法更刺眼?
福克斯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日,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透露,华盛顿已和印度政府恢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