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住酒店总被分在不同楼层? 空房明明很多,前台却只说“这是规定” “您的房间在八楼,同事在三楼和五楼。”去年寒冬,我和团队五人出差入住连锁酒店,前台姑娘报出房号时语气平淡得像报菜名。起初我以为是房源紧张,可次日清晨清点房间号才发现,整层楼入住率不足五成,空置客房比在用的还多——从那时起,我发现了一个奇怪规律:只要和同事一起住酒店,无论男女、无论是否主动要求,前台总会把我们安排在不同楼层。 这种“刻意分隔”的次数多了,连爱热闹的同事小李都忍不住抱怨。有次他深夜想串门,结果认错房间闹了笑话,回来后拍着胸脯说“下次一定让前台安排同层”,可下次出差,他照样被分到与我们隔了三层的房间。酒店像有某种“自动分隔术”,不管是连锁品牌还是本地酒店,不管团队人数多少,总能精准把我们拆开到不同楼层,既不像随机分配,也不像偶然巧合。 我曾试着打破这种“规则”。有次和朋友佯装同事订房,特意跟戴眼镜的年轻前台强调“我们是朋友,想住相邻房间”。她愣了一下,笑着说“系统会自动分配”,最后还是把我们分去了九楼和十楼。看着电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我原本扬起的嘴角慢慢沉了下来——明明空房不少,为什么就不能安排在同一层?是为了安全?可我们都是同行伙伴;是为了隐私?同事间偶尔串门聊天也合情合理。 差旅本就带着几分疏离,这种楼层分隔更放大了孤独感。白天开完会,回到房间只能对着电视、工作报告和手机屏幕,想找同事闲聊两句,一想到要跨好几层楼、等好几趟电梯,兴致瞬间就没了。有个雨夜我下楼买烟,突然想起十四楼的小王常备着我爱抽的牌子,可七层楼的距离,加上越下越密的雨,最终还是转身回了房间。 最让我疑惑的是前台的“讳莫如深”。去年盛夏在南方出差,新来的女同事被单独安排在二楼,我们其他人住五楼,她后来提过房间空调噪音大,可深夜我想找她商议次日工作,终究因为楼层间隔没去。有次和一家酒店的资深前台聊起这事,他擦酒杯的手顿了一下,只说“这是规定”,再不肯多解释,眼神里却有种“你该懂”的意味。 现在我渐渐习惯了这种“物理隔离”,就像职场里的常态——白天开会时热烈讨论,散会后各自回到自己的“领地”,连交流都成了需要“跨楼层”的麻烦事。有时深夜在空寂的走廊里走,看着灯光把影子拉得很长,突然觉得这世间好像有很多无形的隔阂,酒店的楼层分隔,不过是其中最显眼的一种。 你出差时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觉得酒店刻意把同行人分在不同楼层,真的是“规定”,还是另有 原因?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经历!
网络段子成了现实!2022年,朋友把2楼的电梯房卖了180多万,准备再贷款改善。
【75评论】【1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