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对中国出手了! 10月10日,巴西对中国聚酯布料搞反倾销,暂定征6个月税,

军师 2025-10-12 07:06:36

巴西对中国出手了! 10月10日,巴西对中国聚酯布料搞反倾销,暂定征6个月税,每公斤加0.69到4.81美元,最终裁定推迟到立案后18个月。这记闷棍砸下来,中国纺织企业直接炸锅! 别瞅这税钱看着不多,对纺织厂来说真能要命。聚酯布料本就是薄利买卖,不少小厂子每公斤利润也就1到2美元,现在一下子加征最高4.81美元的税,等于卖一件亏一件,压根没活路。浙江有个纺织老板在行业群里吐槽,刚签的200吨订单直接黄了,客户一听价格涨了近三成,没多犹豫就转头找了印度供应商。 其实这事儿早有动静。去年9月,巴西当地的纺织工业联盟就递了反倾销申请,说中国布料低价冲击了他们的市场,这调查一查就是一整年,从2023年初查到年底。 那个浙江老板姓陈,厂子开在绍兴柯桥,门口挂着“诚信经营”的牌子,里头堆着刚到的化纤原料——为那200吨订单订的货,现在成了压在心头的石头。他在群里发的语音带着烟嗓,说前几天还跟车间主任商量着加夜班,现在只能让工人先调休,“总不能让大家干着活还担心工资发不出来”。群里还有个江苏南通的老板接话,说自己巴西客户的微信对话框停在“税太高,实在没法合作”,之前为了谈这个单子,他飞了三趟圣保罗,光机票钱就花了小两万。 没人比纺织人更清楚聚酯布料这行的苦。看着是五颜六色的布,其实赚的都是“针脚里的钱”。国际油价涨一分,化纤原料就跟着贵一截;工人要涨工资,机器要维护,客户还总拿着印度、越南的报价压价。去年行情好的时候,小陈的厂子每公斤布料能赚1.5美元,一年忙到头纯利润刚够换辆二手货车。现在巴西加征最高4.81美元的税,等于卖一公斤亏三公斤的钱,谁还敢接订单?有个行业老法师算过账,中国出口到巴西的聚酯布料,近三成来自中小厂,这些厂子大多靠单一市场活着,巴西这边一断,等于断了三分之一的营收。 巴西当地纺织工业联盟说中国布料“低价冲击”,这话听着硬气,其实站不住脚。中国布料便宜,不是靠“赔本赚吆喝”,是靠完整的产业链——从炼化厂出化纤,到织布厂织胚布,再到染厂上色,整个流程能在长三角、珠三角完成,成本自然降得下来。巴西自己的纺织业呢?很多化纤原料得从中国进口,织出来的布成本比我们高不少,竞争不过就拿反倾销税当“挡箭牌”。可他们没算过一笔账:巴西的服装厂、家纺厂,八成以上用的是中国聚酯布料,现在布料涨价,这些下游企业要么跟着涨售价,要么压缩自己的利润。去年巴西超市里一件聚酯纤维T恤卖50雷亚尔,今年说不定就得涨到70雷亚尔,最后吃亏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更让人心堵的是,我们的订单丢了,印度企业却在旁边捡漏。小陈的巴西客户转头找的印度供应商,在孟买有个小厂子,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低三成,最近还拿了印度政府的出口补贴。有做外贸的朋友说,印度厂商最近在巴西开了好几场推介会,宣传册上印着“无反倾销税,价格与中国同质”,不少巴西采购商本来就犹豫,一看这个直接签了合同。小陈说他看过印度的样品,布料密度比自己的差一截,可客户就认“价格”,“人家税低,就算质量差点,总成本也比我们低”。 这几年中小纺织厂就没顺过。疫情时订单砍半,小陈裁了三个工人,自己还兼着财务;好不容易熬到2023年订单回暖,又遇上海运价格暴涨,一个集装箱从宁波到圣保罗的运费翻了两倍;现在又撞上巴西的反倾销税,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些厂子想转型做高端面料,比如抗菌、防晒的功能性布料,可转型哪那么容易?买台新的喷水织机要几十万,研发新配方得找高校合作,小陈算了算,就算贷款也得两年才能回本。还有些厂子想开拓东南亚市场,可那边的客户要么要账期长,要么订单量小,根本填不上巴西市场的缺口。 最可怜的是车间里的工人。小陈的厂子里有十几个老工人,都是跟着他干了十年以上的,家就安在厂子附近。有个叫李叔的工人,儿子明年要考大学,本来想着今年多赚点钱存学费,现在调休在家,天天去劳务市场蹲活儿。他跟小陈说:“陈总,要是厂子撑不住,你早点说,我也好早点找下家。”小陈每次听到这话都心里发酸,却只能说“再等等,会有办法的”。 贸易保护从来都是“双刃剑”,巴西用反倾销税把中国布料挡在门外,看似保护了本土纺织厂,实则坑了自己的下游企业和消费者,还让印度捡了便宜。对中国的中小纺织厂来说,这次的坎儿不好过,但也不是没出路——要么往高端走,靠质量和技术避开低价竞争;要么开拓新市场,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只是这个过程,注定要有人咬牙坚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0
军师

军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