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的“东风26D”,终于成熟了!美军第二岛链基地,面临巨大威胁
这次朝鲜阅兵出现的火星-16B中远程高超音速导弹,不是首次亮相了。早在2024年4月就进行了首次试射。但它还不是朝鲜的首款高超声速导弹。中国的东风-17是2019年公开亮相的,而在2021年10月,朝鲜就试射了火星-8高超声速导弹,不过那时导弹的助推级还是液体燃料的,而且试射不太成功,只飞了200多公里,最大滑翔速度仅有3马赫左右,远远达不到高超音速导弹的门槛。
试射了“火星-8”后,朝鲜在2022年1月又试射了一次高超音速飞行器,此次试射据称射程达到了700千米,弹头横向机动了120千米,算是比较成功,但这枚导弹采用的是双锥体弹头,滑翔能力和机动能力较差,可见朝鲜在乘波体弹头的设计方面遇到了瓶颈,退而求其次了。
不过在当年朝鲜人民军建军90周年的阅兵式上,试射成功的的双锥体导弹并没有亮相,反而是失败的“火星-8”号又被拉了出来,另外在2023年7月,朝鲜举办的“武器装备博览会-2023”上,“火星-8”号也进行了展示,当时俄罗斯防长绍伊古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都到场参观,显示出朝鲜发展乘波体高超声速导弹的坚定决心。2024年4月,朝鲜新型高超声速导弹火星-16B首次试射成功,今年1月份的第二次试射也获得了成功。相比于“火星-8”号,火星-16B改用了固体燃料助推器,发射车也增大到了7轴。
联想到同期朝鲜的固体洲际导弹突然取得进步,外界普遍猜测,朝鲜通过援助俄罗斯武器,不仅换来了固体洲际导弹技术,还得到了宝贵的成波体高超声速弹头技术。一提到俄罗斯的高超声速武器,大家的印象可能是采用双锥体的“匕首”和采用超燃冲压技术的“锆石”,而俄罗斯的乘波体高超声速导弹就鲜为人知了。其实早在2019年,俄罗斯就服役了“先锋”高超声速武器,采用的就是乘波体弹头,而且由于采用了洲际导弹作为助推器,射程超过10000公里,速度高达20马赫。
所以俄罗斯把更低一档的、用于中程导弹的乘波体技术卖给朝鲜,既能换来急缺的炮弹,也不会导致压箱底技术的流失。而根据朝中社的报道,火星-16B使用了新型碳纤维增强塑料制造发动机机身,朝鲜已经攻克了复合材料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弹体的制造技术。相比于金属弹体,复合材料弹体重量大大减轻,射程显著增加。
朝鲜此前的中远程导弹主力是火星-12,采用液体燃料,金属弹体,8轴发射车;随后出现的火星-8,也是液体燃料,金属弹体,但因为采用了乘波体设计,所以在设计射程相当的情况下,只需要6轴发射车;火星-16B因为采用了比重较小的固体燃料,所以需要增加助推器长度,但因为采用乘波体弹头增程,所以只需7轴发射车,而无需火星-12的8轴。
可以说,经过三个型号的迭代,朝鲜的“东风-26D”终于成熟,火星-16B很可能在短期内大批量产,美军在第二岛链的基地,又面临一个巨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