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一天,刚获平反的李雪峰,就兴高采烈的去登门拜访刚卸任的纪登奎,当时李雪峰见面的第一句话,让不少人捉摸不透:纪登奎啊,你好大的胆子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李雪峰1907年生在山西,老资格,抗战时就是太行山根据地的一把手,纪登奎小他十六岁,1938年入党,比李雪峰当年还在根据地奋斗时,他才是个青年干部。 建国以后,两人的交集并不多,李雪峰官做得早,纪登奎则是在河南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几十年时间里,虽有上下级关系,但私下来往其实很少,真正让他们命运交织起来的,是1970年庐山会议。 那年,李雪峰因华北组的简报问题,被撤了职,隔离审查,纪登奎则因为留守北京,年纪轻,工作能力强,被安排接手了李雪峰的北京军区第一政委职务,更巧的是,纪登奎还成了负责审查李雪峰案子的主要负责人,一个是“台下囚”,一个是“台上官”,局面一度尴尬。 在那个年代,搞专案审查可不是轻松活,要怎么处理老上级?怎么面对外界和组织的压力?纪登奎选择了实事求是,他没搞扩大化处理,也没落井下石,该怎么查就怎么查,尽量让调查过程公正一些。 到了1973年,专案处理进入最后阶段,大部分人都认为李雪峰的问题应该严肃处理,甚至有人提出要“开除党籍”,纪登奎却站出来说,李雪峰的问题和别人不一样,建议区别对待,最好不要开除党籍,毛泽东听完后,说了句:“你少两根白头发,”这话意思很明显——经验还不够,政治还得再磨炼。 最终,李雪峰还是被开除了党籍,结果没能改变,但纪登奎的态度,李雪峰后来都记在心里,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也没把“审查者”当成仇人,反倒是觉得,这个人在关键时候敢讲真话,不容易。 李雪峰被“下放”到安徽,开始了八年的流放生活,一个曾经呼风唤雨的领导,突然要自己做饭、挑水、干粗活,滋味可想而知,纪登奎留在北京,后来也因为各种原因慢慢淡出权力中心,两人各自经历人生低谷,生活轨迹却又在某种程度上变得相似。 时间一晃到了1982年,李雪峰被彻底平反,组织上恢复了他的名誉,许多人以为他会先去感谢组织,或者和其他老战友叙旧,没想到他第一时间去了纪登奎家,有人担心两人会翻旧账,场面会尴尬,可李雪峰开口那句“你好大的胆子哟”,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这句话,其实就是专门说给纪登奎听的,不是抱怨,也不是指责,而是带着几分感激和认可,纪登奎当年敢在毛主席面前为他讲句公道话,李雪峰一直记着,他不是来算账的,而是来表达这份心意。 之后,两人的关系反而更近了,过去的身份标签渐渐淡化,成了真正的朋友,平常一起下棋、吃面,偶尔也聊聊各自的经历,生活中多了很多温情的小细节,比如每周的棋局、每月的山西饭聚,身边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信任和默契。 纪登奎晚年主动辞去领导职务,做了研究员,生活简单,李雪峰平反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和中顾委委员,继续发挥余热,两个人都没有沉湎于过去的高位,反而在普通生活中找回了平静。 有意思的是,纪登奎后来公开承认自己在农业政策上犯过错,勇于自我批评,他曾在安徽考察时直言不讳,说自己当初反对“包产到户”,是错的,这种敢于面对错误的勇气,和他当年为李雪峰说话一样,都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担当。 李雪峰对纪登奎的这种性格也非常赞赏,他们在晚年经常交流,不光是谈往事,更乐于和年轻人一起讨论新观念,李雪峰从不守旧,喜欢接受新鲜事物,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影响了纪登奎的家人。 纪登奎的儿子纪坡民,后来经常去看望李雪峰,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方法,李雪峰去世后,纪家人也一直保持着和他家人的联系,这种情谊,早已超越了普通同事关系,成了后辈们学习的榜样。 1988年,纪登奎因病去世,李雪峰非常难过,特意表达了哀悼之情,两家人的关系依然保持得很好,互相走动,互相关心,李雪峰晚年身体不好,但精神头一直不错,还经常和后辈们讨论组织管理、社会发展等问题。 很多人觉得,政治圈里的人情淡薄,其实不然,李雪峰和纪登奎的故事就证明,真正的君子之交,是在风雨中建立起来的,不是因为你我地位有多高,而是在关键时刻,敢说一句公道话,敢做一次正确的选择。 这段友谊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它跨越了身份、地位和利益,无论是被审查还是负责审查,无论是高官还是普通研究员,都能在风雨之后,彼此理解、彼此尊重,这样的情谊,比什么都珍贵。 信息来源:《回忆李雪峰和我父亲的一段往事》
1982年的一天,刚获平反的李雪峰,就兴高采烈的去登门拜访刚卸任的纪登奎,当时李
青霭悟禅机
2025-10-11 19:32:09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