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最强女公关来了, 这个是真漂亮的,一上来 就火力全开怼罗永浩,说2000年前在西贝干了七八年,可西贝2001年才正式注册,这时间线简直漏洞百出。 但这次西贝女公关上场,是救火还是添乱? 事情要从2025年9月10日说起,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了条消息,说自己在西贝吃饭时,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但价格却卖得挺高。 这条消息一出来,很快就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面对质疑,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马上出来辩解,说西贝没有一道菜是预制的,还放话要起诉罗永浩。 同时,西贝还公开了罗永浩当时的就餐菜单,开放后厨让大家参观,甚至说不好吃不要钱。 可没想到,网友和媒体越挖越细,质疑声反而更多了。 有人说西贝说的履历、加工工艺、品牌定位,逻辑根本对不上。 就在这时候,一位被称作最强女公关的人在9月14日那天站出来回应,语气特别强硬,话说得也很冲。 就像大家之前提到的,这位女公关直接指出,罗永浩说的在西贝做过七八年,跟西贝的成立时间对不上; 还说西贝做的是预加工,不是预制菜,把做菜的流程和消费者的期待混在一起说,想靠争定义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开。 这次公关显然已经翻车。 之后西贝的公关动作一波接一波:一开始强硬回应,后来又说要整改,接着发了致歉信,还列了9条整改清单,最后又删掉致歉信里有争议的话,重新发了一版修订后的。 其实这场风波已经影响了西贝的生意:从9月10号开始,西贝的营业额就下滑了,听说每天要损失几百万元。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开始关注这件事,重点查预制菜的标注、食品安全和标签是否合规。 这波争议里,西贝好几次都陷在术语定义里争来争去,反复说预加工不是预制菜我们不做中央厨房弄好的成品菜按国家标准我们没违规。 站在企业的角度,可能觉得从标准、工艺、术语上争,是讲道理、占理的防守办法。 可普通消费者哪会去看什么标准条文? 大家真正在意的是:我花了现做菜的钱,吃到的却像冷冻加热的,没那股新鲜劲儿; 我付了高价,怎么吃不到该有的锅气和鲜味?说白了就是:花了钱,没吃到对等的东西。 罗永浩一句几乎全是预制菜能引爆舆论,就是因为戳中了消费者的痛点:我付了高价,本来期待的是现炒的菜。 这种感受是情绪化的,不是靠法律条款能说清楚的。 西贝这次公关翻车,给所有品牌和做公关的人提了个醒:在现在的社交媒体时代,靠强硬回应、争定义、用法律威胁,往往解决不了问题。 消费者真正想要的,是明确的说法、真诚的态度,还有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价值。 最好的公关,不是打赢这场嘴仗,而是把危机变成机会,重新赢回消费者的理解和信任。
这下好了,不仅罗永浩知道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把西贝坑惨的竟是花了6
【207评论】【7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