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发现,广东东莞市的爱玛电动车工厂全部停产了,爱玛电动车的生产线将全面转移到广西的贵港市进行生产。 10月1日,爱玛科技一纸公告炸了锅:位于东莞东坑镇的全资子公司正式停产,所有产能要搬到广西贵港和重庆的新基地。 这可不是家小作坊。 2011年建厂的广东爱玛,今年上半年还在为集团130.31亿元的营收托底,是爱玛在华南市场的核心支点。 更让人意外的是说停就停的决绝:部分设备已经打包发往贵港,剩下的厂房和旧设备正在挂牌出售,厂区门口昔日排队提货的货车不见踪影,只剩几位老员工在清理工位。 但这绝非临时起意。 爱玛早在2024年就砸重金在贵港建了新厂,重庆基地也在2025年刚投产。 新基地里,焊接机器人24小时连轴转,MES系统实时监控生产数据,比东莞老厂的人工流水线效率提升了3倍还多。 原来不是搬厂,是换条赛道重新起跑。 为啥放着东莞的成熟产能不用?全是现实倒逼的无奈。 2025年9月1日新国标实施后,老款电动车只剩三个月销售期。 东莞工厂的生产线还是2015年的老设备,要改造成符合新国标的智能生产线,至少要花2个亿,还得停摆半年调试——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更关键的是成本账差得太多。 东莞的土地租金是贵港的3倍,工人月薪也比贵港高2000多块。 贵港还有西江黄金水道的红利,电动车运到粤港澳的水运成本只要25-29元/吨,比东莞陆运便宜一半以上。 加上贵港80%的零部件能本地供应,车架、电机这些核心配件出门就能买到,光物流费一年就能省几千万元。 最狠的还是新势力逼得太急。 九号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反超了爱玛,靠的就是智能化电动车卖上了高价,毛利率高达25%以上。 反观东莞老厂,还在靠老款车型走量,毛利率连18%都不到。 再不把钱砸到新基地搞升级,迟早要被市场淘汰。 实际上,贵港早就张开双臂等着这些龙头企业。 这个曾经的内河港口城市,十年前就赌上了新能源电动车产业。 从零企业到聚集爱玛、绿源、台铃等六大整车厂,再到100多家配套企业扎堆,贵港硬生生拼出了中国第四大电动车生产基地的头衔。 2025 年 1-7 月,港北区整车产量达 289 万台,产值同比暴涨 68.2%,出口额增速高达 124%,泰国、越南的订单排到了明年。 更妙的是面向东盟的牌。 贵港的电动车已经卖到了印尼、秘鲁,借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东风,出口成本比从广东出海还低。 爱玛把基地放这,根本不是退守,是要借着港口优势抢海外市场的蛋糕。 有人惋惜东莞失去了一家大厂,但换个角度看,这恰恰是制造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爱玛的选择,也是成千上万制造企业的缩影:当老模式走不通时,与其硬扛等死,不如主动求变。 从广东到广西,从人工流水线到智能工厂,从内销为主到放眼东盟,这些变化里藏着无数普通人的生计,也藏着中国经济的底气。 那么问题来了:你家附近的老工厂有没有搬家或升级?传统制造企业该怎么应对新国标的冲击?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察!
心坏了的科长!上世纪90年代,我们厂组织部有一个科长,为人特别圆滑,见人说人话
【9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