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真的发疯了!他以为自己是世界警察,地球王。人人都得听他摆布。
可以预见,在特朗普还有三年几个月的第二任期内,全球的经济将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中美贸易将会发生难以预测的困难。
美国东部时间10月10日上午10点57分,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飙,发千字文章威胁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以回应中国最新稀土金属出口全面限制。
特朗普此次发难的导火索,是中国对稀土开采、冶炼技术的全面管制。全球约90%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而美国国防部90%的稀土需求依赖中国加工。
这种“卡脖子”策略看似突然,实则早有预兆,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金属同比下降37%,但同期从越南、马来西亚的转口贸易量激增210%。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1973年石油危机时,美国曾对日本实施钢铁配额制;如今中国用稀土反制,恰似当年沙特用石油绑架西方经济。
但时代已变,中国稀土集团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稀土出口量同比减少45%,但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钕铁硼磁体产量却增长62%,这说明中国正在把稀土锁进“技术保险箱”。
特朗普宣称要对5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税,但美国商界已提前感受到寒意。2025年9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Model Y产量环比下降18%,因为关键芯片供应被切断。
更糟糕的是,美国农民发现大豆出口价暴跌30%,中国买家转向巴西采购,而巴西大豆运输船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那里正被中国海军舰艇频繁巡航。
这种连锁反应在制造业尤为明显。通用电气原计划2026年投产的航空发动机生产线,因无法获得中国产的高温合金叶片被迫延期。
而中国光伏企业则借机扩大东南亚产能,2025年第三季度对美出口组件量反增12%。就像19世纪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市场,如今中国用产业链韧性破解封锁。
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本意是遏制5G发展,却意外催生了国产替代浪潮。2025年华为推出的昇腾910B芯片,在AI训练效率上比英伟达A100高18%,且功耗降低30%。
这种“封锁倒逼创新”的模式,让美国智库兰德公司不得不修正预测,原定于2030年中国突破3纳米制程的时间表,可能提前至2027年。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剧烈震荡。2025年10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暴跌3.6%,创下自2022年美联储激进加息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更值得警惕的是,追踪中美贸易敏感股的iShares中国科技ETF单日资金流出达42亿美元,创历史纪录。
中美对抗已引发全球阵营化趋势。2025年10月,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但德国三大车企股价应声下跌12%。
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暴露出西方联盟的脆弱性。更微妙的是,俄罗斯突然宣布向中国出口300万吨小麦,价格比美国低15%——这既是能源换粮食的传统操作,也是对特朗普“联欧制华”的暗讽。
在亚太地区,菲律宾态度出现180度转弯。2025年9月还与美国举行联合军演的菲律宾,10月突然宣布加入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这种摇摆印证了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的警告:“中美博弈没有旁观席,所有人都会被卷入。”
回望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美国将2000多种商品关税提高至60%,结果引发全球贸易量暴跌66%。
如今特朗普的100%关税若落地,可能重演历史悲剧。世界银行预测,全球GDP增速将因此下降0.7个百分点,相当于抹去整个法国经济总量。
但危中藏机。2025年第三季度,东盟国家间贸易额同比增长18%,印度与俄罗斯的能源交易改用卢比结算。
这种“去美元化”趋势,或许正是特朗普关税战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像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催生了欧元,今天的贸易乱局可能加速数字货币的崛起。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本质上是政治豪赌。2024年美国中期选举前,共和党需要制造“强硬形象”拉拢选民,但这种策略正在反噬,2025年第三季度,美国中小型企业破产率同比上升23%,其中60%直接归咎于关税成本。
从19世纪的鸦片战争到21世纪的芯片战争,人类始终在用对抗定义进步。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他或许忘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那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动荡,最终让所有人付出代价。
如今的中美博弈,本质上是新旧秩序的碰撞,而真正的赢家,可能是那些在混乱中建立新规则的“规则破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