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浙江嘉兴,一男子到便利店买饮料,结账时他将冷饮放在玻璃柜台上,不料刚拿

语蓉聊武器 2025-10-11 10:46:15

10月7日浙江嘉兴,一男子到便利店买饮料,结账时他将冷饮放在玻璃柜台上,不料刚拿走,柜台就发生了爆炸!摆放的香烟全都被玻璃碎渣扎破,万幸的是,老板和顾客都没有受伤。网友:什么原因导致的? 最近玻璃制品安全话题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人分享自家玻璃茶几、玻璃杯因温差碎裂的经历,而浙江嘉兴今年10月6日的一场便利店意外,更是戳破了很多人对玻璃安全的认知误区。 一台用了三年多的玻璃柜台,竟因一瓶冰饮炸成碎片,背后藏着连老店主都忽略的检测漏洞,全程被店内监控记录下来。 事发当天傍晚,嘉兴当地论坛上出现一组照片:便利店收银台前满地玻璃渣,柜台内二十多条香烟的包装被划得参差不齐,有的烟盒破口处还卡着细小的玻璃碎片。 发帖人配文称“老板蹲在地上捡了半小时,说烟全废了”,评论区很快涌来几百条留言,有人问“是被撞了吗”,有人猜“天太热玻璃晒炸了”,直到店主后续补充细节,大家才知道真相没那么简单。 时间倒回当天午后38度的高温时段,地表温度已突破40℃,穿浅灰色短袖的男顾客走进便利店,直奔冷藏柜拿了瓶冰镇矿泉水。 瓶身刚拿出冷藏柜,外壁就结了层细密的白霜,他走到收银台,随手将瓶子放在玻璃柜台靠近边缘的位置,掏出手机准备扫码。 此时柜台右上角还放着一壶刚灌好的热水,壶嘴隐约冒着热气,两者距离不足30厘米,没人觉得这会有问题。 老板娘刚扫完码,顾客付完钱拿起水瓶转身,脚还没迈出店门,身后突然传来“砰”的一声闷响。 他回头时,只见玻璃柜台的上下两层钢化玻璃已经完全碎裂,下层玻璃碎片堆积在地面,上层碎片有的粘在柜台框架上,有的溅到1米外的零食货架,连相邻的玻璃隔板都被震碎。 两人下意识往后躲,顾客的手背擦过一片小玻璃渣,幸好只是轻微泛红,没有出血,整个超市的人都被这声巨响吓呆了。 “这柜台是三年前从建材市场订的,当时商家说‘钢化玻璃永不炸’。” 老板娘在后续回复中提到,她从没给柜台做过任何安全检测,平时擦柜台只注意表面污渍,没留意过玻璃边缘是否有细小裂痕。 直到网友提醒“可能有硫化镍杂质”,她才去查资料——原来钢化玻璃中若含有硫化镍,在温度变化超过20℃时,杂质会膨胀导致玻璃自爆。 而这种杂质肉眼根本看不见,必须通过专业仪器检测。 更让网友惊讶的是,类似案例近年并不少见。 这些案例曝光后,网友们的讨论从“谁赔钱”转向“怎么防”。 有从事玻璃行业的网友科普:“正规钢化玻璃应有3C标识,安装前需做应力检测,使用超过2年最好每年检查一次边缘是否有微裂;均质处理、夹胶、贴膜三种工艺能降低自爆概率”。 还有网友表示,刚经历过浴室玻璃自爆的网友:“太有共鸣了!我家玻璃炸的时候碎片溅了半间浴室,当时商家也说‘永不炸’,后来检测就是硫化镍问题,这锅厂家必须背!” 从事装修行业的网友:“关键是商家没做均质处理!正规钢化玻璃经均质处理能降低 90% 自爆率,而且安装时得留伸缩缝,这柜台明显是前期没做好。” 关于责任划分,虽然没有明确结论,但大家逐渐达成共识:商家不能只听厂家承诺,忽视日常检测。 消费者也需留意玻璃制品的使用环境,避免冷热物品近距离接触。 如今再看这起事件,它更像一个提醒——生活中很多被我们认为“坚固”的物品,其实都有安全保质期。 就像那台用了三年多的玻璃柜台,若每年做一次安全检测,若顾客当时把冰饮放在隔热垫上,或许这场意外就能避免。 老板事后已更换带防自爆认证的玻璃,并提醒顾客避免直接放置冰饮。 毕竟,对安全的忽视,才是最大的隐患。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264

评论列表

my吐了

my吐了

2
2025-10-11 19:27

熟人的面包车副驾驶玻璃,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自己炸裂开来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