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三探滨州惠民魏集古村落 据山东人民广播电台: 又一个“仿古村落”落寞了~

听滨州 2025-10-11 07:55:47

记者三探滨州惠民魏集古村落 据山东人民广播电台: 又一个“仿古村落”落寞了~ 投资 5 亿元打造的 4A 级景区,更被寄予 “三年创 5A、冲旅游上市企业” 的厚望,如今却商铺紧锁、设施锈蚀,平日冷清得难觅游客,仅在节假日有短暂 “回暖”。日前,本台《一线大调研》栏目记者于 7 月中旬、8 月上旬及 10 月国庆期间三次探访滨州惠民县魏集古村落,揭开这座仿明清风格景区的衰败现状。曾经火爆的 “北方小乌镇” 为何沦为 “空村”?地方文旅部门是否有破解之法?记者展开调查。   现场直击:平日 “沉睡” 荒芜 假日回暖难持久 非节假日:商铺全关、设施锈蚀,景区近乎 “废弃” 7 月中旬的魏集古村落,入口停车场空旷无车,门口收费设施也早已损坏。走进游客服务中心,偌大的大厅仅两名工作人员在岗,多数办公室大门紧锁。前台工作人员提前提醒记者:“提前给你们说一下,现在进去的话,只能逛逛看看景,里面店铺基本都没有开门,只有大型节假日的时候才会开门。” 景区内部更显荒芜:入口左侧的游乐设施完全关停,部分只剩锈蚀的钢筋支架,被塑料布随意覆盖;核心古村街道两旁,规划整齐的商铺全部大门紧锁,透过门窗可见屋内大多搬空,墙角还堆着垃圾。 公共服务设施近乎瘫痪:整条街道仅一个厕所可用,其余均大门紧锁;路标上标注的 “海盗船、室内蹦床、摩天轮、彩虹滑道” 等项目全部关停,形同虚设。亲子乐园贴出的告示更显戏谑:“十月一日至十月七日营业,其余时间不营业”。古村落玻璃栈道则标注 “7 月 30 日至 9 月 30 日停用维修”,而记者探访时还未到 7 月 30 日。 深入景区,“杨建功桥” 的路牌歪倒在地,桥下河道杂草疯长,河道中的游船被茂密杂草完全淹没,显然荒废已久。记者探访期间,没有遇到一名游客。 景区负责人有些无奈,他向记者解释:“所有设施都在室外,维护成本非常高,营业额又不够,哪怕一些维护资金也难以应付。客流不足,一百多户商家只开两三家。” 国庆假期:部分商铺开放 游客 “逛一圈就走” 10 月 3 日,国庆假期期间,记者再次探访,景区有了部分变化:售票处工作人员递出 “演出券”“茶楼券”,称 “进去可以喝茶”,园内约三分之一的商铺开门,摩天轮等游乐设施有工作人员在岗;“杨建功” 桥下原本 “草高于船” 的河道,已开挖出淤泥。 但这份 “回暖” 十分有限:园内游客数量虽显熙攘,却普遍游玩意愿不高,多数人逛一圈便纷纷离园,未形成停留消费的氛围,与 4A 级景区应有的吸引力相去甚远。 部门追访:同质化竞争激烈、没有文化内核、政府干预有限  景区困境难破 惠民县文旅局:认同“同质化问题 ” 办活动也难改 “入不敷出” 提及景区衰败,惠民县文化和旅游局旅游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坦言,同质化竞争是重要原因:“我们也想让它越红火越好,起初景区火爆,游客非常多。后来古村落类景区也越来越多,同质化比较严重,导致景区不景气。” 该工作人员表示,部门曾尝试帮扶:“不光是镇上,县里也都在积极想办法,帮他们办了很多活动,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我们也办过,但是成效不是很大。” 魏集镇文旅办:点出 “缺文化魂”“业态不更新” 核心短板 作为属地管理部门,魏集镇镇政府文旅办工作人员直指景区深层问题 —— 文化挖掘不足、业态停滞:“这个地方原先是叫永安古镇,有古河道,有这种历史,但灵魂上有欠缺。” 谈及运营规划,该工作人员补充道:“当时红极一时之后,按照旅游发展规划,应该三到五年一更新,可惜更新没有跟上。” 滨州市文旅局:称 “属地管理” 不便干预运营 当记者询问 4A 级景区的监管问题时,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更多的是对景区和属地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景区都有自己的运营单位,每个单位的运营模式政府不方便过多干预,而且现在的旅游环境形势不乐观,各县市区也在努力。” 该工作人员最后建议记者向惠民县文旅局反映。 专家点评:破局需 “借智、借势、借资” 让 “人造景” 接 “文化根” 山东台特邀评论员肖广盟认为,魏集古村落要重焕生机,需从 “借智、借势、借资” 三方面发力。 借智:引入外部专家与成功经验,科学规划,避免单打独斗。 借势:深挖“永安古镇”“黄河古河道”等本地文化,并联动济南等周边旅游圈进行推广。 借资:引入新投资与专业运营团队,对设施与业态进行全面升级。

0 阅读:13
听滨州

听滨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