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生 巴西宣布了! 10月10日,巴西发布公告,对中国的聚酯纤维织物做出反倾销初裁,要收6个月的临时税,每千克收0.69到4.81美元,还把最终决定的时间延长到立案后18个月呢。 这消息一出来,做外贸的老板们先皱了眉。每千克最高4.81美元的税可不是小数,一件普通的聚酯纤维外套用料差不多0.5千克,光税费就得多掏两美元,原本微薄的利润直接被削去一大块。更让人头疼的是18个月的延长期,相当于给中国企业套了将近两年的“紧箍咒”,订单不敢接,生产线不敢扩,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被别人抢。 巴西这操作其实不算新鲜。查一查就知道,1995年到2021年这二十多年里,巴西光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件就有102起,中国早成了巴西反倾销的“头号目标”。这次拿聚酯纤维织物开刀,理由还是老一套——“中国产品低价倾销,损害了巴西国内产业”。可真要掰扯起来,这说法站不住脚。 中国聚酯纤维织物价格有优势,靠的是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生产技术,不是什么“恶意低价”。从上游的聚酯切片生产,到下游的织造、染整,中国早就形成了闭环产业,成本控制能力全球少见。反观巴西纺织业,虽然有充足的棉花原料打底,却一直没建起完整的产业链,生产效率上不去,成本自然降不下来。把自己产业的短板归咎于别人的优势,这逻辑本身就有问题。 更值得琢磨的是巴西背后的真实心思。这些年巴西经济一直没跨过“中等收入陷阱”,1995到2021年平均年增长率才2.3%,还时不时出现负增长,失业率常年在10%以上。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低,反而更依赖农牧产品、矿产品这些初级产品出口。这种情况下,面对中国物美价廉的工业制成品,巴西最先想到的不是升级自己的产业,而是用反倾销税筑起“保护墙”。 可这堵墙真能护住巴西本土产业吗?未必。之前巴西对中国聚酯纤维纱线搞反倾销,后来因为“公共利益考虑”又暂停征税了,说白了就是国内下游企业离不开中国的原材料。这次针对聚酯纤维织物征税,巴西的服装加工厂、家纺企业恐怕要先遭殃——要么花更高的价钱买本土产品,要么承受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最后买单的还是巴西消费者。 有意思的是,巴西不少反倾销案件最后都不了了之。有的是发现倾销和产业损害没因果关系,有的是申诉方自己撤了诉,还有的因为数据不足没法裁定,光“未造成实质性损害”的案子就占了近一半。这说明很多时候,反倾销更像是巴西国内产业施压政府后的“政治操作”,而非基于事实的公正裁决。 中国企业也不是只能被动挨打。这些年面对反倾销调查,不少企业都会积极应诉,拿出成本清单、出口数据证明自己的清白。更关键的是,企业也在主动求变,要么往高端市场走,靠设计和品质摆脱价格竞争;要么在巴西当地找合作伙伴,通过本土化生产绕过贸易壁垒。毕竟,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低价,而是靠不可替代的价值。 巴西口口声声说保护本土产业,可关上大门的同时,也把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挡在了外面。全球化时代,产业竞争靠的是开放合作而非闭门造车。与其花心思设置贸易壁垒,不如好好解决自己产业链薄弱、生产效率低的老问题,这才是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正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中国商品倾销 临时反倾销措施 临时反倾销 巴西面料展 聚酯纤维价格 棉花关税 巴西棉
刚刚发生 巴西宣布了! 10月10日,巴西发布公告,对中国的聚酯纤维织物做出反倾
老炮儿
2025-10-10 23:23:06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