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好奇,盔甲能挡刀箭,为啥明清士兵上战场大多不穿? 冷兵器时代,穿盔甲和

烈火科学风暴 2025-10-10 21:51:25

很多人好奇,盔甲能挡刀箭,为啥明清士兵上战场大多不穿? 冷兵器时代,穿盔甲和不穿盔甲,战斗力完全是两回事。一身好甲在身,刀砍不进、箭射不透,就算中几箭,顶多甲片坏点,人大概率没事,还能接着冲。但盔甲太贵了,一套像样的甲胄,打造到日常维护都要花很多钱。甲片生锈得重新熔铸,编甲片的绳子烂了要换,里面的衬里发霉了还得用麂皮换,明朝甚至专门让甲匠世代做保养的活,这东西金贵得堪比现在的装甲车。 更重要的是,古代有个默认规则,有甲就能聚兵。唐朝法律规定,私藏10套盔甲流放两千里,藏30套直接绞刑; 就算路上捡着盔甲,30天内不交给官府也算私藏。汉朝丞相周亚夫,就因为给自己准备了500套陪葬用的甲胄,被说成要谋反,最后活活饿死在牢里。 努尔哈赤起兵,最初也只靠13副盔甲。 民间想接触盔甲比登天还难。宋朝不光禁甲,连长枪都不让随便用。《水浒传》里好汉们爱用破刀加哨棒,就是怕惹麻烦——拆开是砍柴的工具,拼起来能当长武器,遇到官府检查也好交代。 盔甲退出战场,最关键的还是热武器来了。明朝早期,火枪还打不透重甲,可后来抬枪出现,盔甲就成了鸡肋——挡不住子弹不说,还又沉又贵。 士兵宁愿多带火药子弹,或者拿铁锹挖工事,也不愿穿那东西。看清朝乾隆时期的古画能发现,传统布面甲要么成了仪仗队的装饰,要么只有高级将领才穿,一线士兵基本不穿,基层军官最多穿件轻便的锁甲,防防刀砍就够了。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烈火科学风暴

烈火科学风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