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不动就搞情怀?smart官宣回归经典“女友车”,吉利打的什么算盘
近日,smart品牌正式确认,将于2026年推出备受期待的双门双座车型——smart精灵2。
这不仅是对品牌经典fortwo车型的致敬,更标志着品牌路线的调整:在经历了以精灵1与精灵3为代表的“尺寸扩张”阶段后,smart选择回归大众熟知的微型车本源。
在吉利与奔驰的联合推动下,smart品牌的电动化转型以精灵1和精灵3拉开序幕,这一战略当时被普遍解读为品牌寻求主流化、扩大市场覆盖面的积极尝试。
精灵1和精灵3在产品力层面具备坚实的基础,并成功进入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然而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smart的“PLUS”化战略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方面,smart品牌的核心资产在于“紧凑”和“灵动”的独特定位,当车身尺寸向主流小型/紧凑型SUV靠拢时,鲜明的品牌辨识度随之被削弱,消费者对于smart的传统认知与现实产品之间产生了偏离,使smart陷入了“不像smart”的身份认同困境。
说白了,“PLUS”之后的smart失去了核心的玩具属性。
另一方面,精灵1与精灵3所处的20万级别纯电SUV市场是寸土必争的“红海”,它们要面对的是那些已经把配置、算力和性价比卷到天花板的中国对手。消费者会发现,除了那个三叉星的“远房亲戚”光环和一些设计上的小巧思,很难再找到其他支付品牌溢价的理由。
在此背景下,精灵2的推出,可以被视为smart对市场反馈的积极回应和战略重心的主动回归。
重启双门双座车型,能够直接唤醒存量用户的品牌记忆,并向新用户清晰地传递smart“专注城市出行”的品牌初心。在对手林立、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回归并深化品牌标签是构筑护城河的关键。
从商业运营角度看,这是一次精明的成本控制与平台化布局。官方信息显示,精灵2将诞生于一个专为超紧凑车型打造的全新架构。开发全新平台成本高昂,而传闻中作为forfour继任者的精灵4车型也将出自该平台,这清晰地展示了smart的平台化战略:通过精灵2、精灵4甚至未来更多车型共享平台,可以有效摊薄巨额的研发与制造成本,提升项目的整体投资回报率和可行性。
也就是说,smart的回归并非单纯的“产品复刻”,而是体系化的、着眼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
尽管战略方向日趋明晰,但精灵2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已与燃油时代的fortwo不可同日而语。
在过去,fortwo的成功部分得益于其在微型车市场中的“唯一性”和奔驰赋予的豪华光环;而在今天,中国市场已经涌现出各种精品小车,从数万元的国民代步车到十几万元的精品个性小车应有尽有,仅仅依靠品牌历史,不足以说服新一代的消费者。
精灵2要面临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当年的fortwo用户,到底爱的是它的“小”,还是爱它背后若隐若现的“三叉星”光环?如果是后者,那在“BBA光环”快速褪色的时代,这个理由还足够性感吗?如果是前者,那么面对极致性价比的中国小车,你一个定位“新奢”的精灵2,凭什么让我多掏一倍的钱?
另外,精灵2由奔驰团队操刀设计,并基于全新平台研发,这意味着其在设计和技术上将有较高投入。那么,如何在确保高端品质的同时,通过吉利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与生产管理能力控制成本,并最终制定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将是考验smart团队运营智慧的关键。
过高的定价会使其曲高和寡,而过低的定价则有损其“新奢”定位。
回归不等于复刻,情怀也无法直接转化为销量。汽车市场不缺一个“精致的平庸之辈”,但永远欢迎一个“有趣的小东西”,就看smart这次是不是真的想通了。
刘耀文
这么小的车,还买那么贵当消费者冤大头了谁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