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爆料,老美制造业无法回流不是因为受教育程度高,不愿意干!而是因为美国60%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于小学六年级,干不了!精英永远在哪里都是少数啊!这事儿听起来夸张,但细想还真有点道理。 (信源:新浪财经——天方夜谭!60%美国人阅读水平低于小学6年级,制造业不可能回流) 美国 60% 人口 “低于小学六年级教育水平”,是真的吗?查了下数据,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美国教育部 2023 年的报告显示,全美有 21% 的成年人 “功能性文盲”—— 就是连简单的购物清单、药品说明书都看不懂,这相当于小学三年级水平。 还有 39% 的人,虽然能识字,但只能做简单计算,没法理解复杂文字,加起来刚好 60%,可不就是 “低于小学六年级水平” 嘛。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人大多集中在制造业需要的 “蓝领岗位” 群体里。 美国的教育体系有个大问题:贫富差距导致教育资源严重不均。富人区的学校有优质师资、先进设备,孩子能上大学、读研究生;可穷人区的学校,连基本的课本都不够,很多孩子初中没毕业就辍学打工,根本没机会学技能。 这里得科普个关键知识:现代制造业需要啥技能?为啥低学历者干不了? 现在的制造业早进入 “智能制造” 时代,岗位需求分两类:一类是 “技术操作工”,要会操作智能设备、处理简单故障,得懂基础的数学、物理,能看懂技术文档;另一类是 “维护技术员”,要会修机械臂、调试生产线,得有高中以上学历,甚至要专业培训。 而小学六年级水平,大多只能做 “纯体力活”,比如搬运、打包,可现在的工厂连这些活都被机器人抢了。 美国通用汽车的一家工厂,以前需要 50 个工人搬零件,现在一台无人叉车就能搞定,剩下的工人都得转去做设备监控,没文化的根本转不过来。 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美国政府喊着 “制造业回流”,建了不少工厂,可招不到人。 去年特斯拉在得州建的电池厂,计划招 1 万名工人,结果只招到 3000 人,剩下的 7000 个岗位空着,不是没人应聘,是应聘的人里,80% 都达不到岗位要求,连简单的设备操作考试都过不了。 网友们看完这事儿,都议论开了:“原来不是美国人傲娇,是真没本事干”“教育跟不上,再喊回流也没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比咱们国家,虽然也有教育差距,但至少大部分人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进工厂学技能也快”。 还有人调侃:“老美与其喊口号,不如先把基础教育搞好,不然建再多工厂也是摆设”。 其实美国制造业回流难,还有个隐性原因:精英阶层根本不想干制造业。美国的精英大多集中在金融、科技行业,比如华尔街的投行、硅谷的互联网公司,这些行业赚钱多、工作环境好,没人愿意去工厂。 而能做制造业的低学历者,又没能力干,就形成了 “没人可用” 的死循环。 反观咱们国家,为啥制造业能撑起 “世界工厂” 的名号?不光是因为人口多,更因为大部分人有基本的文化基础,能快速适应工厂的技能培训。 比如广东的电子厂,招来的工人哪怕是初中毕业,经过一两个月培训,就能熟练操作贴片机;浙江的服装厂,工人能看懂设计图纸,还能提出改进建议,这都是教育基础带来的优势。 达利欧还说,美国要是想解决制造业回流问题,得先补 “教育短板”,比如加强职业培训,提高穷人区的教育质量,不然光靠政策扶持,根本没用。 可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美国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积弊已久,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到底是 “政策扶持” 重要,还是 “劳动力素质” 重要?要是咱们国家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应对?评论区聊聊,也希望老美的这事儿能给咱们提个醒:教育是产业发展的根基,根基不牢,再大的产业计划也站不稳!
现在的小学都是这种风气了吗❓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