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一盒精美月饼是中秋节的“硬通货”,如今却成了“送的人多,吃的人少”。从奢侈品到“没人吃”,月饼到底经历了什么? 看看你家角落是不是也堆着几盒没拆的月饼?这背后藏着三个扎心真相: 1.过度包装,价格虚高 288元的礼盒,月饼成本不到30元,剩下的钱全花在了包装和品牌溢价上。吃的是月饼,还是那个金光闪闪的盒子? 2.年轻人不爱了 高糖、高油、高热量,让追求健康的年轻人望而却步。与其吃一个月饼跑五公里,不如喝杯奶茶更实在。 3.送礼文化变味 月饼早就不是简单的节日食品,成了人情往来的“社交货币”。收到的人转手送人,最后那盒月饼可能在朋友圈里完成了一次“环城旅行”。 不过有意思的是,传统广式、苏式月饼遇冷的同时,一些新式月饼却悄悄走红: 流心奶黄、冰皮榴莲成了新宠 减糖50%、低脂版本备受青睐 文创联名款被年轻人抢购 这说明不是月饼本身被抛弃,而是消费者需要更健康、更有趣的产品。当月饼回归食物的本质,或许才能找到新的出路。
曾几何时,一盒精美月饼是中秋节的“硬通货”,如今却成了“送的人多,吃的人少”。从
山顶观星的智者
2025-10-10 19:05:56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