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到铁矿石定价权!中方“卡脖子”一周后,澳铁矿巨头同意人民币结算 据多家外媒10月9日报道,日前,澳大利亚铁矿巨头“必和必拓”公司已经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签署协议,同意自2025年第4季度起,以人民币进行铁矿石贸易结算。 这件事的意义相当大,不仅标志着中国首次拿到了铁矿石的定价权,更对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咱中国人每年要进口十几亿吨铁矿石,占了全球贸易量的七成以上,可过去几十年里,明明是最大的买家,却连个定价的话语权都没有,这事儿想想就憋屈坏了。 那些澳大利亚的矿老板们,拿着普氏指数当尚方宝剑,说涨价就涨价,咱们的钢铁企业只能被动买单,更气人的是,买矿还必须用美元结算,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中间多花一层成本不说,美元汇率一波动,企业还得平白承受损失。 2020 年美元指数折腾那阵子,国内不少钢企光是汇兑损失就多掏了 15% 的成本,这钱花得太冤枉了。 但这回不一样了,必和必拓跟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签了协议,2025 年第四季度起用人民币结算铁矿石,这可不是小事,是咱们几十年努力终于换来的翻身仗,实实在在拿到了铁矿石的定价权,更给人民币国际化打通了关键一步。 要说这定价权怎么就拿到手了,核心还是咱们腰杆硬了。以前国内钢企各自为战,你买你的我买我的,被矿老板们各个击破,根本没谈判的底气。2022 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后,把全国的采购需求都整合到一起,形成了统一的谈判平台,这一下就掌握了主动权。 必和必拓有多依赖中国市场?它 86% 的铁矿石都得卖给咱们,2022 年对华销售额就有 340 亿美元,要是丢了中国这个客户,它的矿山就得减产,根本找不到这么大的替代市场。 之前必和必拓还硬气,坚持美元结算不说,还想涨价 15%,结果咱们直接暂停采购,没几天它就扛不住了,主动找上门来谈,最后不仅同意现货交易全用人民币结算,长期协议还得参考咱们的 "北铁指数" 定价,这就是从 "别人说了算" 到 "咱们有分量" 的真实转变。 这定价权到手,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企业成本稳了。以前矿价跟坐过山车似的,澳大利亚矿比印度矿每吨贵出一百多块,咱们也得买,谁让人家垄断着高品质矿源呢。 现在不一样了,有了统一采购平台,还有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年底就要投产,咱们有了更多选择,矿老板们再也没法随意抬价。 更关键的是,用人民币结算后,企业不用再倒腾美元,必和必拓自己都算出账来,资金周转率提升了 35%,年化收益多赚 2.1 亿美元,这对双方都是好事,咱们的企业也能省下大笔汇兑成本,河钢集团之前跟三大矿山全用人民币结算,光信用证就省了不少费用。 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人民币国际化上。美元霸权为啥硬气?就是因为全球大宗商品几乎都用美元结 算,各国都得储备美元,美国印钱就能收割全世界。 现在铁矿石这个千亿级别的大宗商品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直接在美元的根基上凿了个窟窿。你看数据就知道,2020 年美元在全球央行的储备占比还有 61%,到 2025 年已经降到 55% 了,这就是变化的信号。 而且这不是孤例,巴西淡水河谷早就把人民币结算比例从 2023 年的 12% 提到了 27%,俄罗斯对华铁矿出口快一半都用人民币,连必和必拓拿到人民币后,都用来采购中国的矿车和设备,形成了 "人民币花出去又回来" 的闭环,这不就是人民币越来越值钱、越来越好用的证明吗? 可能有人会问,这事儿跟咱们老百姓有啥关系?太有关系了。铁矿石价格稳了,钢材价格就不会大起大落,咱们装修买钢材、买车造船,成本都能更稳定。 以前矿价一涨,钢材跟着涨,装修一套房子光建材就得多花好几千,现在咱们有了定价权,就能把价格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 更重要的是,人民币越来越国际化,以后咱们出国旅游、购物,可能直接用人民币结账,不用再换外汇,国家的经济实力强了,咱们老百姓腰杆也更硬。 必和必拓的妥协已经形成了示范效应,力拓早就跟着接纳人民币了,FMG 也在抓紧谈判,预计到 2026 年底,铁矿石人民币结算占比能超过 40%。 这不是靠谁恩赐的,是咱们用全球最大市场的实力换来的,是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硬气谈判谈出来的,更是国内钢铁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攒下的底气。 以前咱们只能被动接受 "美元定价、中国买单" 的规矩,现在终于能主导 "人民币结算、市场驱动" 的新秩序了。 这件事标志着中国在大宗商品领域的话语权真正站起来了,也让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最扎实的一步。从被人卡脖子到自己定规矩,这背后是国家实力的提升,更是无数企业的努力。 以后再提起铁矿石贸易,咱们再也不是那个只能点头的买家,而是能说了算的主角,这股子扬眉吐气的感觉,才是最珍贵的收获。
发现没有?同样都是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巨头,面对中国提出的人民币结算要求,力拓和必和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