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决定不再使用美国港口,并向特朗普政府开出罚单,最高税率提升78%,既然特朗普

柳淮蕊 2025-10-10 18:34:12

中国决定不再使用美国港口,并向特朗普政府开出罚单,最高税率提升78%,既然特朗普坚持征收港口费,中方将采取反制措施使其无法获得相关收入,同时强调中国市场并非唯一选择且具有战略灵活性。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特朗普政府这是铁了心,要在港口费上跟中国掰手腕,10月3号美国海关刚甩出收费公告,说10月14号起要对中国船东、中国造的船收额外费用。 他们本想靠着这种歧视性收费拿捏中国海运业,没成想10月10号交通运输部直接亮出反制大招,公告一挂出来,等于给美方来了个釜底抽薪。 毕竟美国这波操作实在太霸道,他们拿所谓的301条款当幌子,说什么要重振美国造船业、维护经济安全。 可美国海关的公告写着,对中国实体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按每净吨50美元收费,中国造的船要么按每净吨18美元收,要么按每个卸货集装箱120美元收,哪个高就按哪个来,连外国造的汽车运输船都要跟着遭殃。 这哪是什么“公平收费”,分明是冲着中国海运和造船业来的精准打击。 可他们忘了,2024年美国造船厂全年造的商用船舶还不到10艘,而中国造船厂一年产量就超1000艘。 2025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7.2%、64%和57.6%,全是全球第一。 就这造船实力,想靠收点港口费就能追上,纯粹是自欺欺人,说白了就是见不得中国产业发展好,想靠单边制裁搞垄断。 更可笑的是,这收费最后坑的还是美国自己。 方正中期期货的分析师早算过账,光中远海运和东方海外两家企业,就得承担15.3亿美元的额外支出,占所有企业新增支出的近五成,以星、ONE这些国际航运公司也得跟着掏几亿美元。 这些成本最后要么转嫁给美国本土的进口商,要么让美国消费者买单,毕竟中国出口的家电、家具、电子产品大多要靠海运,港口费涨了,货架上的商品也得涨价。 特朗普政府嘴上喊着“保护本土产业”,实则是在给美国民众加税,而且他们没算到,中国的反制来得比谁都快,而且精准又有力。 10月10号交通运输部刚挂出来的公告写得明明白白,跟美国10月14号的收费时间完全同步,直接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还分阶段加码。 一开始是每净吨400元人民币,到2028年4月就要涨到每净吨1120元人民币,同一艘船一年最多收5个航次的费。 咱来简单算算,美国收中国船每净吨50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360元,而中国收美船的费用起步就比这高,后期更是翻了三倍多,这哪就是要让美国为自己的霸道付出代价。 更关键的是,这收费有充分的法理依据,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的,跟美国那种拿301条款当“尚方宝剑”的单边主义,完全不是一回事,占着理,说话就硬气。 有人也会好奇,中国真能做到不依赖美国港口吗? 在我看来当然能,这不是说大话,而是有实打实的战略底气。 中国的海运业早就不是只盯着美国港口的格局了,2024年以来,中远海运已经把北美航线的部分货物,转向了加拿大的温哥华港和墨西哥的曼萨尼约港,这些港口离美国本土市场不远,却能避开美国的歧视性收费,光这一项调整就帮企业省下了2.1亿美元成本。 而且咱们的造船业牢牢攥着全球话语权,2025年上半年新接订单占了世界64%,意味着未来几年全球大部分新船都是中国造的。 美国想靠收费打压中国造船业,根本是痴人说梦,反而会让国际航运公司更愿意跟中国合作,毕竟中国造的船性价比高,还能帮他们规避不必要的成本。 特朗普政府大概忘了,中国市场从来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全球海运业的“压舱石”。 美国的农产品、能源要出口到中国,离不开海运,美国的汽车企业要把本土生产的车辆运到亚洲,也得靠船舶挂靠中国港口。 要是美国船舶因为高额港务费减少来华航次,受损的不仅是美国航运企业,更是美国的出口商。 今年9月,美国大豆协会就公开反对征收港口费,因为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的买家,海运成本上涨会让美国大豆失去价格优势,转而被巴西、阿根廷的大豆抢占市场。 这么看下来,美国一系列操作,暴露的还是骨子里的霸权思维,以为靠着制定规则就能卡住别人的脖子,可时代早就变了。 交通运输部的公告说得很清楚,这是维护中国海运企业合法权益的正当举措,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想耍横,我们奉陪到底;想谈公平,我们也随时欢迎。 现在距离10月14号还有四天,特朗普政府要是还执迷不悟,等着看的只会是美国航运业的哀嚎和本土产业的受损,毕竟在绝对的实力和讲道理的反制面前,任何霸道行径都注定行不通。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