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美国运输部突然给中国航企提议”:以后往返美国不准再飞越俄罗斯领空,不然

洞察观史 2025-10-10 18:21:08

[浮云]美国运输部突然给中国航企提议”:以后往返美国不准再飞越俄罗斯领空,不然 11 月就直接执行禁令。理由说得倒是好听,是为了 “消除中美航企的竞争差距”! 关于美国政府对中国航企的“最后通牒”震撼了航空业。这不仅是两个大国之间的航空对抗,更是全球航空格局中的一次深刻变化。 美国要求中国航空公司在两天内做出回应,表示如果不停止使用俄罗斯领空飞行中美航线,美国将从11月起执行禁飞令。 这场风波的背后,不仅涉及中美关系,也直接影响到无数普通乘客的出行体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美国如此急迫地采取措施?这一切又会如何影响全球航空业? 回顾这一切的起点,其实是在2022年3月。当时,美国由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对俄罗斯实施了全面禁飞令。 这一决定意味着,任何美国航空公司都不能飞越俄罗斯领空。然而,这一禁令并未从根本上影响到全球航线,直到俄罗斯决定报复,对所有美国航班实施了反制措施,禁止美国航空公司飞越自己的领空。 但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中国并没有直接参与这场美俄间的博弈。事实上,在美俄禁飞的背景下,中国航空公司依然能够利用俄罗斯领空运行航班,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航程和成本。 以上海飞纽约为例,通常使用俄罗斯领空的航班只需15小时,而绕道阿拉斯加的航班则需要18小时,成本上升不言而喻。 这本来只是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争端,突然却被推到了中国航空公司的身上。美国政府开始指责中国航空公司利用俄罗斯领空“占便宜”,这引发了全球对“竞争不公平”的广泛讨论。但中国航空公司真的做错了什么吗?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美国此举的真正动机,可能与其航空业的经济利益紧密相关。美国的航空公司显然对中国航空公司的“近路”非常不满,尤其是在航线成本方面的巨大差距。 美国国内的航空公司一直抱怨,中国航空公司在燃油成本和航程方面的优势让其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如今,美国政府可能借助行政手段,要求中国航企停止飞越俄罗斯领空,以此来让本国航空公司能够“追回”这一市场份额。 这种做法,虽然打着“公平竞争”的旗号,但本质上是在利用政治力量为自己的企业谋取利益。更讽刺的是,美国在国际航空界常常高呼“航空自由化”和“开放天空”的口号,但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却立刻采取单边主义措施,这种双重标准让人不禁感到愤怒。 如果这项禁令真的落实,谁将是最大输家?表面看,中国的航空公司如国航、东航、南方航空等会受到直接影响。 航线需要绕远,航程时间延长,燃油费用上升,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机票价格上涨,航空公司利润减少,乘客的出行成本大幅提高。 要知道,从上海到纽约,如果不能再通过俄罗斯领空飞行,航班时间将大幅增加,这不仅意味着更长时间的飞行,更加沉重的身体负担,甚至可能导致航程上的各类不适。 毕竟,中美航线本就已经是非常长的航程,长途飞行的疲劳感,乘客们已经深有体会,再增加三个小时的飞行时间,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的压力都将增加。 美国政府不止一次表示,中美之间的“公平竞争”需要遵循规则,然而从此次事件来看,所谓的“公平”似乎不过是美国在国际航运规则中的一种霸权姿态。用强权来要求对方“妥协”,这种做法与其号称的自由贸易和市场竞争理念完全背离。 航空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谁能喊得更响”的市场。真正决定谁能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国际规则、航权、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而如果美国强行对中国航企进行限制,那么这场博弈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最终让两国的航空市场都受到影响。 中国政府很可能会通过外交渠道进行强烈反应,要求美国方面重新考虑这一决定,甚至采取必要的对等措施,限制美国航司在华的航权。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中方在面对类似问题时,从不轻易退让。无论是暂停美航的航班,还是在其他方面采取反制措施,均有可能成为中国应对这一禁令的选择。 如果中国航空公司能够通过更多的国际合作,利用更灵活的航线规划和运输技术,或许还能在全球航运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这场航空争端,表面上看是两个大国之间的航空较量,实则反映出的是全球航空市场规则的博弈。美国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压制中国航企的市场竞争力,然而这种行为注定不会得到广泛的认同。 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各国应该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而不是一味地依靠“规则外”手段来获得市场优势。 在中美两国之间的航空竞争中,谁能真正走出“公平竞争”的道路,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对于普通乘客来说,最大的希望,莫过于看到航空公司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经济和舒适的出行选择。 (主要信源:观察者网——美国又想昏招:往返美国的中国航班,禁飞俄领空)

0 阅读:0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