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4个出口管制通知,是进入“准战时状态”的讯号? 10月9日,中国在一天内连续发布四项出口管制措施,涉及稀土技术、稀土设备与辅料、超硬材料、锂电池及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过去,我们卖稀土,有点像“贱卖土特产”,光有量,价不高,但现在,局面不一样了,我们不再仅仅控制开采多少,而是开始牢牢握住核心技术和技术生态。 比如稀土,全球超过90%的分离提纯技术掌握在我们手里,限制技术出口,可比单纯不卖矿石厉害多了,这就像我不只不卖你做好的菜,连菜谱和独门厨艺也收起来了。 再看超硬材料和人造石墨,这些都是现代工业顶尖领域的核心材料,把它们管起来,说明咱们对产业链的理解已经深了一层,从“我有矿”升级到了“我掌握着你离不开的技术和关键材料”。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中国的这些管制,不是突然一股脑全扔出来的,去年8月,我们先对镓、锗这些金属进行了管制,算是打了个招呼,现在这“四连发”,是节奏清晰的第二步。 而且,这次重点管的是“技术”和“特定材料”,并不是全面断供,这就像下棋,不是上来就王对王,而是精准地占了几个关键位置,既保持了市场的总体开放,又在核心环节拥有了话语权和“战略杠杆”,这种分寸感,很重要。 这里面,对锂电池和人造石墨的管制尤其值得琢磨,全球超过七成的锂电池是中国生产的,整个产业链我们都玩得转,偏偏在这个时候,对关键的负极材料出手了。 这步棋,可不是简单地“不卖你了”,更深层的意图,可能是要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游戏规则重构,你想发展新能源吗? 那就不能只把我当成供应商,可能需要更深入地到我的生态里来合作,甚至接受我参与制定的技术标准,这是从“打工仔”向“规则制定者”的跃迁。 把这事儿简单理解为“要打仗了”,其实是把复杂的战略博弈想简单了,今天的国际竞争,早就不只是枪炮对决,更多的是科技制高点的争夺和产业链主导权的博弈。 这一系列管制,本质上是中国在新环境下,维护自己发展权益的理性选择,当别人在某些领域对我们竖起“小院高墙”时,我们在自己优势的领域建立起对等的博弈筹码,这很公平,这不是要关起门来,而是要在一个更公平的基础上,和大家继续做生意、搞合作。 这件事也让我们看到一个趋势:过去那种“毫无保留”的全球化正在退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有管理的互联互通”,每个国家都在关键领域寻求更高的自主性,同时又通过战略性的相互依赖,形成一种新的、动态的平衡。 中国的做法,正是在这种新常态下,保护自身经济安全的必要举措,它提醒所有人:未来的供应链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公平互利的基础上。 这次管制措施的精妙之处在于展现了"平衡的艺术",核心是"非对称平衡"的智慧,当你在某些领域限制我时,我不能在所有领域都对你无条件开放,而是要在你依赖我的领域建立对等反制能力,这样能让博弈回到更公平的起点。 措施没有搞一刀切断供,而是精准打击,为后续谈判和合作保留了空间,在国际交往中,这种"有话好好说但手里有牌"的姿态往往比咄咄逼人更有效,选择在相对平静的时期主动推出这些措施,而不是等到冲突爆发时被动应对,体现了"晴天修屋顶"的前瞻性战略。 说到底,这一系列动作传递的核心信号是:中国依然坚定地走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但我们追求的是一个更健康、更公平、也更可持续的全球化,通过掌握关键环节,我们正从过去“被动融入”全球产业链,转向未来“主动塑造”新的合作模式。 这或许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外交正在走向一个更成熟的新阶段,我们既有继续开放的胸怀,也有了捍卫自身发展利益的足够智慧和能力。 在这个全球经济秩序重塑的关键时期,这种平衡的艺术,不仅关乎我们自己的未来,也必将深刻影响全世界产业合作的新玩法。
连续4个出口管制通知,是进入“准战时状态”的讯号? 10月9日,中国在一天内
物规硬核
2025-10-10 17:43:10
0
阅读:739
大 便美丧
回过头来看,以前贱卖稀土是为了今天的反击,质好价优,对于西方资本家来说,要的就是现成,何必要投入又不见产出还污染环境
奥德彪送香蕉
给蛙蛙卖了几千吨输送给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