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真的很缺水吗?其实“懒”才是他们穷的根本原因。有数据显示,非洲地下水储量是地表的100倍,为何他们不挖井,而是到处找水? 2012年英国地质调查局和伦敦大学的科学家早就测过,非洲地下的含水层储量足足是地表水的100倍,光撒哈拉沙漠下面就藏着千万年前绿洲留下的巨量水源,几乎每个地方往下挖都能找到水,可偏偏有3-3.5亿非洲人,也就是近三成人口,天天过着缺水的日子。 就说津巴布韦东马绍纳兰省的奇林达村,55户人家世代住在那儿,靠种地养牲口过日子,水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可这么多年,他们和另外两个村子共用一口远在两小时路程外的井,来回取水要耗大半天。 后来旱灾把那口井弄干了,水变得又浑又少,妇女们为了抢水经常打架,73岁的穆祖卡说家里的庄稼旱死,孩子都跑到城里讨生活,老两口快过不下去了。 这期间他们就没想过自己挖口井?直到中国援建的水井建在村口,井水清澈又够用,穆坦加杜拉家的甜高粱和玉米都成熟了,村民们才欢天喜地,可这口井明明不用花他们一分力气,之前却宁愿忍受缺水之苦,说到底就是懒得动手。 再看非洲的农村,到处能见到妇女和小孩头顶水桶,走十几甚至几十公里找水,早上出门晚上才回来,取到的水混着泥沙和虫子,喝了还容易得霍乱,每年都有50万人因此丧命。 可挖井真的不难吗?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在非洲打井时发现,很多地方挖几米就能见水,根本不用太深的技术。 有数据说挖一口带泵水设备的井大概要33000美元,可对于靠种地维生的农户来说,只要肯出力,哪怕先挖口浅井应急也行,可他们偏偏选择把一天的时间都耗在找水上,连尝试挖井的念头都没有。 更让人不解的是,中国工人每次打井成功,当地人只会唱歌跳舞感谢,却没想过跟着学技术自己挖,等援助的井出问题了,又恢复到找水的老样子。 非洲的农业更是被“懒”拖垮了。坦桑尼亚有种植水稻的传统,可当地农户懒得琢磨节水技术,种常规稻要大量水,遇上旱季就颗粒无收,稻米产量低得可怜。 后来中国的节水抗旱稻引进过去,不用太多水,在坡地上靠雨水就能长,每公顷产量超过4.3吨,比当地品种增产40%到70%,肯尼亚80%的大米要进口,其实只要肯学种抗旱稻,再挖井灌溉,根本不愁吃不上饭。 可多数农户还是守着老办法,懒得改变种植习惯,也懒得挖井引水,结果粮食不够吃只能靠援助,越穷越懒,越懒越穷。 有人说非洲气候不好,旱季河流干涸,雨季洪水泛滥,可这根本不是借口。撒哈拉沙漠年降水量才22毫米,底下照样有丰富地下水,只要挖井就能取用。 南非那些勤快的地区,早就把地下水挖得水位下降25米,而缺水的地区却守着宝藏不动手。 津巴布韦的奇林达村,中国援建水井后,村民们种的庄稼全活了,日子立马有了盼头,这说明只要肯挖井,缺水问题根本能解决。可他们之前一百多年都没想过自己挖,非要等外人帮忙,这不是懒是什么? 非洲的穷和缺水,从来不是因为资源不够,而是因为“懒”得利用资源。守着地表100倍的地下水储量,却宁愿长途找水;有简单的挖井方法,却不愿动手尝试;有增产的农业技术,却懒得学习应用。 这样下去,就算有再多援助,也改不了缺水又穷的现状,毕竟勤快才是过日子的根本,光靠等和靠是没用的。
在非洲的中资公司员工称:国内女大学生嫁到非洲后,部分人最后沦为站街女,她们的老公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