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9日报道,黑龙江一大妈带着家人去地里扒玉米,不料,大叔干

文史充点站 2025-10-10 17:22:27

“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9日报道,黑龙江一大妈带着家人去地里扒玉米,不料,大叔干了2个小时休息期间,发现了不对劲,玉米地竟然是邻居家的,大妈瞬间懵了,而大叔接下来的举动,让人意外,网友:这是喝了多少啊! 国庆期间,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一户农家闹了个乌龙,一家人忙活了两个多小时收玉米,结果发现给邻居家干活了,这看似哭笑不得的事,最后却成了邻里和睦的暖心故事。 当天一位大妈看着天气晴好,担心耽误农时,赶紧叫上老伴和孩子一起去地里收玉米。一家人到了地头也没细看,撸起袖子就干了起来。 两块地紧挨着,种的都是当地常见的高产品种,玉米秆长得也差不多高。一家人埋头苦干了两个多小时,掰了大半片地,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休息的时候,大叔习惯性地朝地头望了望,这才发觉不对劲,旁边的标记物好像不是自家地界的,他赶紧起身去查看确认,结果傻眼了,忙活半天竟然是在帮邻居家收玉米。 大妈一听也懵了,全家人是又气又笑,合着这两个小时的力气全白费了,本来想着趁假期把自家活干完,结果先给别人家干了一半。 虽说感觉有点“冤”,但这家人很实在。既然已经收了,那就好事做到底吧,他们把已经掰下来的玉米全部装好袋,然后主动联系了邻居说明情况,把收好的玉米如数归还。 处理完这个“美丽的误会”,他们又立刻转战自家玉米地,继续投入秋收,虽然多干了两个小时冤枉活,但一家人也没太放在心上,反正都是邻居,帮个忙也正常。 这种收错庄稼的情况在农村秋收时并不少见,特别是土地连片种植,作物品种又相似的时候,地界就靠一道田埂或者窄窄的空隙区分,忙碌中很容易搞混。 黑龙江这家人的做法就很得人心,发现搞错了,主动沟通主动归还,邻居那边也通情达理没有为难,一场乌龙反而成了邻里和睦的佳话。 网友们看到这个故事后也纷纷留言,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邻里关系,不是所有事都要算得清清楚楚”,也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免费劳动力啊,邻居赚大了”。 还有农村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说他们那边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有一次两家都种白菜,因为菜地挨着,收菜的时候搞混了,结果两家人索性一起收,收完了再按地界分,大家说说笑笑的,活干得还快。 “这事儿在我老家那边一点儿不新鲜!每年秋收都得闹几出这样的“乌龙”,我家前年还帮邻居收过豆子呢,累得腰酸背痛,最后相视一笑,晚上还凑一块儿喝了顿酒,农村邻里就这样,实在! ” “隔着屏幕都替这家人觉得腰疼,白干两小时,这真是“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的实战版啊! 不过说真的,这种一家人齐心协力的劲儿,还有发现错了之后不扯皮、干脆帮到底的态度,挺让人暖心的。” “在城里住对门都不一定认识,这种人情味快成“稀有物种”了。” “这事儿看起来好笑,但也反映了个实际问题,现在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地里干活的主力是上了年纪的父母,他们对传统的地界标记更熟悉,但年纪大了难免有记不清或者看花眼的时候。” “以后秋收前,最好还是用手机拍个照,或者跟邻居当面确认下,能省去好多麻烦,和谐邻里是宝,但清晰的边界也是和睦的基础嘛。 ” “大叔休息时一看地界,估计瞬间酒都醒了!” 网友说“这是喝了多少”,我看是干活干“醉”了,简称“劳动醉氧”,这哪是免费帮工,这是“共享收割”新模式啊!建议邻居晚上摆一桌,好好感谢一下这家人,饭桌上再把地界好好唠一唠。 给这户人家点个赞!没有因为不是自家玉米就放任不管,而是收拾好物归原主,这种朴实的诚信和责任感,比金子还珍贵,这事儿就是个很好的榜样,犯错不怕,态度端正、处理得当,乌龙也能变佳话。 如果这事儿发生在你身上,或者你的邻居身上,你觉得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什么?是像这家人一样“好事做到底”,还是会有其他更妙的解决办法?来评论区分享你的高见吧!  信息来源:第一现场 2025年10月8日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