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第50军军长曾泽生病倒了,由于是国军改编部队,副军长人选还没定下,一时军中事务无人执领,于是罗荣桓便请示毛主席,该派谁去主持工作,主席思索了一会儿,说:“那个给红军送过重礼的国军排长在哪里?我看他就可以。”[无辜笑] 当时的长春城,已经被围困了五个月,城内弹尽粮绝,士兵们每天只能领到二两高粱米,城墙上站岗的哨兵饿得连枪都端不稳。 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这几天彻夜难眠,他手下一万多人马,还要不要跟着蒋介石继续打,云南老乡们当年跟他从滇西一路打到东北,如今却要在这里等死吗? 10月17日凌晨,曾泽生做了决定,他召集各团长开会,宣布全军起义,当天下午六十军的旗帜换成了红五星,部队番号改为解放军第五十军,曾泽生还是军长。 起义后的第三个星期,曾泽生突然病倒了,医生检查说是多年积劳加上营养不良,得卧床休养至少两个月,军长病了,副军长还没任命下来,一万多人的队伍一下子没了主心骨。 麻烦接踵而至,有的连队干部还在喊国军的老番号,有的士兵偷偷藏着青天白日徽章不肯交,训练场上,教官让向左转,队伍里一半往左一半往右,军需处长找到参谋长诉苦:“粮食怎么领?军饷怎么发?没个拿主意的人不行啊。” 罗荣桓接到报告,当天就给毛主席发了电报,第二天主席的回电到了:“派叶长庚去当副军长。”罗荣桓看着电报愣了一下,这个名字有点陌生。 主席在电报里特别注明:“就是1929年那个送枪的国军排长,你查查档案就知道了。”罗荣桓翻出档案一看,记起来了,当年方志敏的部队缺枪少弹,有个姓叶的国军排长主动联系,先后送来三批武器,最后还带着二十多个弟兄投奔过来,连机枪都带来了两挺。 叶长庚今年41岁,浙江开化人,13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就去投了北伐军,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杀共产党,叶长庚亲眼看见战友被绑在电线杆上枪毙,从此心就凉了。 在红军队伍里,叶长庚打过不少硬仗,1935年在晋察冀,他带一个排守一座山头,打退日军七次冲锋,阵地上留下二十多具尸体,他自己腿上中了两枪,那次战斗后军区给他记了一等功。 1948年11月叶长庚接到任命,连夜赶到第五十军驻地,他没先去见参谋长,而是直接钻进了士兵营房,第一晚就跟战士们挤在一个炕上睡,第二天天不亮起来跟他们一起出操。 一个星期后叶长庚召集营连长开会,他没讲什么大道理,就讲自己当年在国军的经历:“长官吃白面馒头,我们啃高粱窝头,打了胜仗,功劳是长官的,打了败仗,枪毙的是我们。”台下鸦雀无声。 接下来的日子叶长庚开始抓训练,他发现很多士兵连队列都走不齐,就从最基础的练起,每天早上五点,他准时出现在训练场,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有个连长偷懒不出操,被他当场撤了职。 两个月后,第五十军接到命令,参加天津战役,这是部队改编后第一次参加大战役,叶长庚带着三个营攻打金汤桥,从凌晨打到中午,硬是把桥拿下了,战后统计三个营伤亡过半,但打开了进城通道。 曾泽生康复后回到部队,看到的是一支脱胎换骨的队伍,训练场上队列整齐,士气高昂,完全没了两个月前的散漫样子,他找到叶长庚:“老叶,这队伍真是你带出来的?” 两个人配合得出奇地好,曾泽生懂军事战术,叶长庚会做思想工作,每次作战前曾泽生制定作战计划,叶长庚就下到连队动员,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第五十军在后来的几次战役中表现越来越好。 1949年3月第五十军参加太原战役,在攻打卧虎山的战斗中,部队伤亡很大,有个营长开始动摇,跑来找曾泽生说想撤,叶长庚知道后,连夜赶到这个营的阵地,陪着士兵们猫在战壕里,天亮后他带头冲锋,这个营跟着他一口气打上了山顶。 新中国成立后,叶长庚被授予少将军衔,曾泽生后来转业到地方,在水利系统工作了很多年,1973年两个老战友在北京重逢,曾泽生开玩笑说:“要不是当年你来救场,我这个军长就当砸了。” 1948年那个冬天一个是刚起义的国军将领,一个是投奔红军二十年的老兵,两个人的配合,让一支队伍在两个月内站稳了脚跟,这支部队后来参加了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名气。 网友们敬佩不已: “叶长庚这才是真汉子!从国军排长到解放军将领,靠的不是背景,是实打实的信念和战功。” “曾泽生起义需要巨大勇气,当时多少国军将领犹豫不决,他选择了站在人民一边,佩服!” “历史证明,能看清大势的人才能成事。这两人都是聪明人,也是真心为国的。” “毛主席看人真准!一句话就点中了关键人物,叶长庚的经历太适合稳定改编部队了。” “滇军出身的老兵其实能打又能忍,曾泽生带得好,叶长庚接得稳,这才是团结改造的典范。” 如果换成是你,在1948年会像曾泽生一样起义,还是像叶长庚早年那样直接投奔红军?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毛泽东年谱》
最初拟定开国上将名单里,原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名列前位,而最后下
【3评论】【14点赞】
用户10xxx86
10月17日三个星期后还是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