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2019年11月,72岁的坂本幸雄接过紫光集团

文史小将 2025-10-10 13:20:21

“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2019 年 11 月,72 岁的坂本幸雄接过紫光集团聘书时,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揭开了他与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积怨。 坂本幸雄出生于日本群马县前桥市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对电器充满兴趣,但大学选择了体育专业。 毕业后,他进入德州仪器日本分公司,最初在仓库管理岗位打基础,逐渐转向销售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他对半导体市场的运作模式和竞争规律有了深刻理解,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1997年,坂本跳槽到神户制钢所,接手半导体部门,主导生产工艺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随后,他又调任联日半导体,成为日本政府“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的核心执行者之一。 他协调多家企业资源,推动日本芯片产业从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型,逐步提升了市场份额,同时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为日本半导体行业积累了宝贵人才储备。 后来,坂本出任尔必达存储公司总裁。 这家公司由日立和日本电气的动态随机存储器业务合并而成,2003年又吸纳了三菱电机部分业务。 面对美韩企业的激烈竞争,坂本坚持守住日本阵地,同时推进扩产计划和生产效率改进,努力稳住市场份额。 尔必达最终成为日本最后一家动态随机存储器制造商,但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加之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及部分投资决策失误,公司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 2012年,尔必达负债高达4480亿日元,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次年,这家企业被美国美光收购,标志着日本动态随机存储器产业的最终谢幕。 眼看心血被吞噬,无数同事失业,这笔账在坂本心里,成了“血海深仇”。 所以,当他加盟紫光集团时,复仇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套精密到可怕的行动方案。他开启了“连轴转”模式,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每天从早上7点工作到深夜11点。 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指点江山。 人们总能看到他亲赴一线,往返于北京、深圳、合肥的晶圆厂,穿着防尘服,和年轻的工程师们蹲在一起讨论每一个技术细节。 他说自己来中国不是为了钱,看他的拼命劲儿,你很难不信。 他为中国存储芯片的弱点,量身定制了“三步走”的研发策略。 第一步,先拿下DDR4成熟技术,解决“从无到有”的难题。第二步,猛攻DDR5,追上世界先进水平。第三步,更是布局未来的3DNANDFlash,准备抢占下一个高地。 成果来得很快。仅仅加入一年,紫光就实现了DDR4内存条的小规模量产,硬生生在三星、美光和SK海力士的铁壁上凿开了一道裂缝。更重要的是,他帮助紫光建立起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测的完整产业链,彻底解决了过去“有设计无制造”的尴尬。 然而,他最深远的“复仇”,或许是知识的传承。 他在紫光主导建立了一个“存储技术实训基地”,亲自编写教材,把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中国的年轻人。 三年时间,他培养了超过500名本土技术骨干。 这些人后来都成了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这些中国顶尖企业的核心力量,可以说,他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播下了一大批火种。 坂本幸雄曾说,他想帮助所有被美国技术霸权打压的国家。 他的复仇,最终超越了个人恩怨,变成了一场对技术垄断的挑战。他要证明的,不是谁能毁灭谁,而是谁能创造出一个更公平的未来。

0 阅读:45
文史小将

文史小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