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一天之内,打出两记重拳,美媒:美军靠拆零件,才能维持战备 10月9日,中国

飞天史说 2025-10-10 12:27:27

中方一天之内,打出两记重拳,美媒:美军靠拆零件,才能维持战备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连发两道公告,稀土出口管制和“不可靠实体清单”同天上线,国际媒体一片哗然。 美国媒体很快爆出,美军不得不拆零件“救急”,才能勉强维持战备。这两记重拳一前一后,直击美国痛处,也让全球供应链神经紧绷。 中国这次动作不搞虚的,稀土出口新规堪称史上最严。以往大家只盯着国内矿山,这回管控范围一下扩到全球。 只要产品含有中国稀土成分,哪怕加工地在第三国,只要占比超过0.1%,都得“过一遍中国的关”。 这就像是安了个“追踪器”,不管怎么绕路,最后都得听中国安排。这一招有效堵死了想“曲线救国”的路子,第三国转口基本没戏。 更狠的是,不止原材料,连整个稀土产业链技术都被拉进了管控清单。设计图纸、工艺流程、生产规范,全都不能随便外流。 以前有些外国公司还想着“抄作业”,现在连作业纸都拿不到。 不止如此,出口用途卡得也很死,凡是涉及军事装备、高端芯片的,原则上不批。人道主义和民用的,政策有豁免,说明中国这次出手有的放矢,既保底线,也不乱杀。 紧接着的第二拳,就是“不可靠实体清单”落锤。美国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以及关联子公司,被直接拉入“黑名单”。 这意味着这些企业以后想和中国做生意,基本没戏。比如限制进出口、冻结在中国的投资,连高管想在中国活动都得三思。这种“斩首式”制裁,直击对方要害。说白了,就是你干涉中国核心利益,生意也别想好做。 两拳联手,分别从“物资”和“商业”两个方向出击,组合成了立体反制。表面看是经济措施,实际背后是战略棋局。 中国把稀土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用制度武器加持,打成了全新的博弈利器。 美国的窘境一下暴露无遗。别看美国叫嚣“独立自主”,实际上稀土这块短板一直没补上。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开数据显示,美国约70%的稀土进口要靠中国。 关键武器,比如F-35战机、伯克级驱逐舰,每一样少了稀土都转不起来。中国一收口,美国国防工业的“饭碗”就有点悬。 《海军时报》的报道更是雪上加霜,美军现在为维持战备,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把一台装备上的零件拆下来,补到另一台上,勉强撑场面。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现实困局。稀土短缺直接影响新装备生产,老装备维护进度也被拖慢,一环套一环,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军方内部很多人都承认,这种情况要是持续下去,战备水平会大打折扣。 美国想自力更生可没那么容易。虽然美本土也有稀土矿山,但冶炼分离能力远远跟不上,很多矿挖出来只能送到中国加工。 美国企业想重新搞产业链,从环保标准到经济成本,处处掣肘。 更别说中国在全球稀土专利和技术储备上有着绝对优势,外媒分析,全球稀土分离技术90%都掌握在中国手里。美国想靠自己解决问题,五到十年都未必能见成效。短期内,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场较量并不只是“谁掐谁脖子”这么简单。中国这次的管控方式,背后其实借鉴了美国自己的老套路。 美国长期以来通过EAR规则,全球“长臂管辖”,中国这次也把稀土和技术的“闭环管理”玩了起来。资源优势叠加规则话语权,中国打造了自己的供应链“护城河”。 更深一层,这种管控不只是停留在限制出口。通过稀土追溯系统,中国能实时掌握全球稀土流向和库存,这样一来,谁在囤货,谁在捣鬼,基本都能摸得一清二楚。 未来国际稀土定价和行业标准,话语权自然就向中国倾斜。过去美国靠芯片规则压中国,现在中国用稀土规则回敬,美国也得尝尝“掣肘”的滋味。 这场博弈看似针尖对麦芒,实则是对称反制。美国对中国搞芯片制裁,中国用稀土和实体清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过中国这次也留了后手,不是一刀切,还设了豁免条款和审批节奏,避免全球产业链大地震。 这种“软硬结合”,让对手知道底线,同时也留有谈判空间。美国想缓解压力,不得不考虑如何与中国打交道。 从历史上看,资源大国很多,真正能把资源变成战略筹码的却不多。中国这次不是简单卖原料,而是把稀土、技术和规则打包,形成完整的供应链闭环。 这不仅仅是经济反制,更是一次全球供应链的压力测试。美国供应链的脆弱性被“照妖镜”一扫而光,全球高科技产业也开始重新审视和布局。 不难发现,美国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短期应急拆零件充其量是权宜之计,长期来看,供应链重建之路道阻且长。中国则在不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规则优势和技术优势。 这场较量,不只影响中美两国,更在重塑全球科技与战略物资的供应链格局。谁能把握好“硬通货”和“话语权”,谁就能在国际舞台上掌握更多主动权。 参考资料:爆料:美军靠“拆零件”维持战备 2025-10-09 20:43·红星新闻

0 阅读:145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79

用户11xxx79

1
2025-10-10 13:42

狠狠揍它命根子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