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以为两岸最大的底牌是军事。错了!连胜文点破了真相:真正能一招锁死台湾的,是大陆“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个身份! 说真的,台湾经济骨子里早就跟大陆绑得分不开了,单看贸易数据就一目了然。2023年台湾对大陆出口虽然降了15.4%,但依然有1993.49亿美元的规模,全年顺差更是超过1300亿美元。要知道台湾是外向型经济,外贸就是它的生命线,而大陆这一个市场就占了它近四成的出口份额。这种依赖不是嘴上说说的,从农渔民的水果到工厂的芯片,从纺织布料到机械零件,台湾产业链的每一环几乎都得靠着大陆市场吃饭。 更关键的是ECFA这个协议的分量,可能有人觉得这只是个普通贸易协定,可对台湾来说简直是“经济护身符”。截至2023年底,台湾靠着ECFA从大陆拿到的关税减免累计到101.01亿美元,而大陆从台湾那边得到的才刚过10亿,差了整整十倍。就是这部分减免,让台湾的农渔产品能以低价进入大陆市场,让传统的纺织、化工企业能顶住国际竞争压力。台塑之前就公开说过,大陆年初中止12项石化产品的关税优惠后,好多同行都慌了神,因为根本找不到其他协议能补上这个缺口。 民进党当局总在岛内吹“美国能替代大陆市场”,这话骗骗不了解情况的人还行,业内人根本不信。台湾对大陆出口的大多是中间产品,比如芯片原料、电子零部件,这些都是要嵌入大陆制造业产业链的;可对美出口多是终端消费品,两种贸易模式压根对不上号。 更打脸的是,美国还动不动就给台湾产品加征关税,台商们算过账,利润本来就只有十个点,加征32%的关税直接就得关门。民进党后来扔出880亿新台币的救助基金,看着不少,换算成美元才27亿,连2024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的四十分之一都不到,纯属杯水车薪。 两岸产业链的融合早就深入骨髓了,不是政客喊几句“脱钩”就能切断的。光宝科技在大陆扎根20年,从做摩托车车灯起家,现在跟着大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脚步,变成了智能车灯的核心供应商。还有台湾的茶庄,靠着“台湾技术+大陆场景”的模式,做成了两岸精致农业的样板。 2023年大陆新批准的台资项目和实际利用台资金额,分别涨了31.7%和37.1%,台商用脚投票的选择,比任何口号都实在。台北大学教授郑又平说得很实在,台湾九成以上是中小微企业,跟大陆分工合作了几十年,早就习惯了这种模式,“脱中断链”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务。 大陆这边一直在释放善意,出台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一大堆,就是帮台胞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共中央台办主任宋涛明确说过,要支持台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这可不是空话。现在大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发展得那么快,台商们都看在眼里,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就说,把台湾的管理、资本优势和大陆的AI应用场景结合起来,能爆发出超强的合作能量。 反观民进党当局,一边拦着台企跟大陆合作,搞所谓“核心技术保护清单”,一边又对美国妥协让步,洪秀柱看得很透彻,这就是抱着虐待你的人,却推开真心帮你的人。 普通民众早就看清了其中的利害关系,Youtube上有个民调,1.7万人里79%都觉得民进党承受不起废ECFA的损失。环球网的调查更直接,46%的民众希望持续加强两岸经贸合作,比去年还涨了5个百分点。大家心里都清楚,一旦ECFA真的中止,首先倒霉的是农渔民,水果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接着是工厂工人,企业倒闭了就得失业;最后整个台湾经济都会跟着下滑,民生福祉根本无从谈起。 所以说军事力量更像是最后的保障,真正能“一招锁死”局面的,是这种血脉相连的经济纽带。大陆作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不是靠强迫,而是靠市场吸引力、产业承载力和持续的善意积累。连胜文强调的两岸要用和平对话解决经贸挑战,其实说到了根子上。这种基于共同利益的联结,比任何武器都有力量,也比任何政治操弄都更能凝聚人心。毕竟对两岸同胞来说,能赚钱、能过上好日子,才是最实在的事儿。
“台独末日”临近!美媒披露:最新版美国“国防战略报告”警告台湾,两岸军事冲突时“
【8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