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公安部长李震意外身亡,引起众人争议,周总理下令:彻查到底】
1973年10月22日中午,两个修理工人钻进公安部大院的地下热力管道检修,被吓得魂都快没了。
在阴暗狭窄的管道里,一个人半躺半跪着,脖子上勒着绳子,已经没了气息,此人正是公安部的“一把手”李震。
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突然死在自己单位的地下管道里,这事儿能简单吗?
1938年,李震参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0年成了公安部新一任部长。按理说,这样的履历、地位,人生应该是一路高歌才对,偏偏在10月21日的深夜,他却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公安部上上下下都不知所措,中南海更召开了紧急会议,大家想弄明白,李震到底是怎么死的?是有人要他命,还是他自己想不开?副部长于桑在现场勘查后,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三天调查,得出结论——部长是自杀身亡!可这个结论一出来,立马就有人不太相信。
“四人帮”一听说公安部长死了,便嚷嚷说肯定是被“阶级敌人”给害死的,要彻查。还有个叫刘湘屏的女干部也跟着起哄,极力鼓吹“他杀”论,矛头直指副部长于桑和刘复之,说他们就是幕后黑手。
一时间,各种声音满天飞,周总理头疼不已,10月23日,他在国务院会议厅紧急开会,做了一个重要决定:由华国锋负责李震案的破案工作。
这个决定很有深意,华国锋有几个优势;第一,他跟公安部没有任何关系;第二,做事稳重,不会随风倒;第三,最重要的是,毛主席信任他。
要破解这个案子,必须找一个各方都信得过的人,才能压住各种杂音,查出真相。
毛主席也关注这个案子,他拿出《明史通俗演义》,让华国锋读明朝三大疑案的故事,意思是要慎重,不要匆忙下结论。
很多人对于桑和刘复之有不满,10月25日晚上的政治局会议上,这两人刚一进人民大会堂的门,就被抓了起来,周总理宣布撤销于桑破案组组长职务,对相关人员实施“保护性审查”。
华国锋知道,要想查清真相,就得实地调查,用事实说话,亲自跑到现场去看,发现情况跟传言完全不一样,现场并没有如传言中所说遭到了破坏,地下管道非常狭窄,只能容一个人进出。
地面上只有李震一个人的脚印,当时他从台阶走进去,走到管子那里,吃了安眠药,然后上吊自杀,办案人员的脚印都能对得上号,根本没有外人进去过。
“这明明就是自杀嘛!”华国锋心里有了底。可“他杀”派不服气,找出各种所谓的“证据”,说什么绳子上有个结很可疑,说什么李震不可能自己爬进那么狭小的地方,反正就是不承认自杀。
华国锋顶住压力,将“他杀”的证据一条条排除,血液化验结果显示,死者体内的安眠药跟现场掉的是同一种;甚至还做了各种现场实验。
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调查,1974年1月,破案组终于达成一致,李震确实是自杀。华国锋建议释放于桑,可刘复之就没那么幸运了,他是华侨,有海外关系就是“特嫌”,直到1975年1月才重见天日,前后被关了15个月。
李震为什么会走上绝路?根据刘复之的说法,此人精神长期处在紧张状态。有一次,北京公安局的人盯梢叶剑英请客吃饭,被叶帅发现了,打电话质问公安部。
李震吓得不行,赶紧带着刘复之上门道歉,叶帅哈哈一笑,说是误会,不必介意,可他极度恐慌,担心“要掉脑袋。”
还有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李震在白纸上乱涂乱画,被服务人员看见了,觉得奇怪。又是刘复之给他打圆场,说他神经紧张。
另外,公安部内部“算旧账”和反“算旧账”的争论也让他左右为难,1973年10月20日,李震召集于桑、刘复之开会,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但双方拍桌子,不欢而散。
第二天晚上,李震就死了,种种迹象表明他确实是因为承受不了巨大的政治压力而选择了自杀。
1977年3月,此案件尘埃落定,公安部党组向中央报告,组织批准了“李震自杀”的结论。
参考资料:《华国锋奉周恩来之命调查李震事件》
(来源: 纵观历史2020 原创: 纵观历史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