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白俄罗斯能源燃料正在紧急发往俄罗斯,这似乎意味着俄罗斯面临着严峻的能源问题。

义气先义 2025-10-10 02:28:31

大批白俄罗斯能源燃料正在紧急发往俄罗斯,这似乎意味着俄罗斯面临着严峻的能源问题。乌克兰已经持续对俄罗斯的炼油厂等主要能源设施发起突袭,泽连斯基声称俄罗斯至少40%的产能已经停止。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燃料告急,所以必须从白俄罗斯进口。 先说说俄罗斯的炼油厂吧。这些厂子本该是他们经济命脉,全国38家大炼油厂,年产能上亿吨。可从今年夏天起,乌克兰的无人机和导弹就开始盯着它们下手。8月到9月,16家厂子挨了炸,占总产能的38%。这数字不是随便说说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报告就点明了这点。想想看,萨兰斯克、梁赞、伏尔加格勒这些地方的设施,一个接一个出问题,汽油和柴油产量直线掉。俄罗斯的汽油日产量少了33.8万吨,这可不是小数目,直接让国内加油站的油枪都快干了。20多个地区开始限购,司机们只能买30升,或者得刷燃料卡才能加。价格呢?莫斯科那边汽油每升涨了10%,柴油也跟着水涨船高。老百姓开车上班都得掂量掂量,卡车司机拉货时还得算计路线省油。这不光是钱的事儿,还牵扯到整个物流链子,前线补给都跟着晃荡。 泽连斯基在10月初的讲话里直言不讳,说俄罗斯至少40%的炼油产能停摆了。这话听着有点儿夸张,但数据摆在那儿。乌克兰安全局的报告显示,他们的打击精准得很,专挑关键加工单元下手。比如基里希炼油厂,那可是俄罗斯第二大厂,占全国产能不小一块儿,最近主单元就因为无人机袭击停了,厂子只能勉强跑70%的负荷。经济学家情报社的分析也说,自8月起,乌克兰用自家造的无人机和导弹,瘫痪了俄罗斯油炼产能的20%。为什么这么准?因为情报共享,美国那边的情报支持让乌克兰的行动更有效率。结果呢?俄罗斯的石油出口也跟着遭殃,本来靠卖油赚外汇,现在自己都快成进口国了。基辅的官员放话,要把俄罗斯的能源链彻底掐断,让它从卖家变买家。这话听着狠,但从战略上讲,能源就是软肋,断了它,战争机器就卡壳。 那俄罗斯怎么办?他们可没闲着,先是延长汽油出口禁令到年底,柴油也限着出。政府还允许用单甲基苯胺这种添加剂提辛烷值,勉强凑合着生产。可这治标不治本,产量还是上不去。进口成了救命稻草,从去年就开始从白俄罗斯多买,今年更猛。9月份,白俄罗斯的铁路汽油出口到俄罗斯翻了四倍,达4.9万吨,柴油3.3万吨,总量相当于每天1.45万桶。这数据来自路透社的追踪,铁路调度单子上清清楚楚。白俄罗斯的莫吉廖夫炼油厂加班加点,产能虽只有俄罗斯的8%,但够他们应急。俄罗斯能源部下令优先运往前线和城市,边境检查站的货运列车排队等着过。甚至从中国、韩国、新加坡那边也开始拉货,进口量六倍于以往,还免了关税。可话说回来,这么依赖进口,成本高不说,还得看别人脸色。白俄罗斯那边也不是白给,路透社提到,明斯克刚从俄罗斯那儿敲了110亿美元的核电站订单,才同意多卖油。这买卖听着像邻里互助,其实是趁火打劫。 这燃料告急的根儿在哪儿?乌克兰的袭击不是乱打一气,他们选的靶子都是能源枢纽,目的是挤压俄罗斯的战争预算。俄罗斯的油炼产能掉这么多,外汇收入少一大截,军费就得从别处挤。反过来,俄罗斯也回击了,10月初扔了500架无人机和50枚导弹,炸了乌克兰的变电站和发电厂,切尔尼戈夫和第聂伯罗的电力网瘫了,五名平民没了。铁路也中招,苏梅的客运火车翻车,行李散一地。这循环听着多熟悉,互相打能源,平民遭罪。泽连斯基在讲话里气得直拍桌子,问国际社会为什么不吭声。可现实是,能源战不光是两国的事儿,全球油价都跟着颤,欧洲的天然气价又开始往上蹿。 这事儿对俄罗斯经济意味着啥?他们本是能源出口大国,现在进口燃料,贸易顺差缩水。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说,自7月起,从白俄罗斯买的汽油就多了36%。但进口量再大,也赶不上损失的产能。俄罗斯计划每月多拉35万吨汽油和10万吨柴油,可炼油厂一天的缺口就33.8万吨,这账怎么算都吃力。老百姓的怨气也上来了,社交媒体上吐槽声一片,说加油站排队像过年买年货。政府回应是加强管制,20多个地区限购,到中部都波及。这不只交通问题,农业和工业也跟着抖,拖拉机没油,工厂停线。长远看,俄罗斯得修厂子,花钱花时间,可乌克兰的无人机还在天上转,随时再来一波。 从经济逻辑看,俄罗斯的进口依赖会让卢布贬值。外汇储备得花在买油上,本来卖油赚的钱,现在反过来补窟窿。白俄罗斯的出口翻倍,赚了盆满钵满,但他们产能小,卖多了自己也紧巴。路透社的来源说,铁路运量从上月起暴增,边境站忙得脚不沾地。可这应急措施,顶多缓口气,修厂子至少得几个月。乌克兰的无人机技术进步快,美国的情报让命中率高,俄罗斯的防空网得升级,花销更大。

0 阅读:12

猜你喜欢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