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天下大乱,烽烟四起,公元617年的洛阳城外,一位身披紫袍的统帅站在高处,望着

星辰点点照亮夜里 2025-10-10 01:03:39

隋末天下大乱,烽烟四起,公元617年的洛阳城外,一位身披紫袍的统帅站在高处,望着连绵数十里的营帐这是他麾下三十万瓦岗军的精锐,此刻的他手握中原最大粮仓,麾下猛将如云,距离帝王宝座仅一步之遥,谁都想不到,短短一年后,这位枭雄会孤身逃往长安,最终血染熊耳山。[紫薇别走] 当时瓦岗军刚攻下兴洛仓,这位出身贵族的名将做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开仓放粮,清晨的粮仓外,数万民众提着布袋等候,当仓门开启时,人群中爆发的欢呼声震天动地。 他指着地图上的长安城劝说:“关中四面险塞,乃霸王之业根基。应立即西进,不可延误,”烛光下,李密抚摸着缴获的隋朝玉玺沉吟:“洛阳未下,岂能西顾?” 内部权力斗争更是消耗了瓦岗军的元气,李密在酒过三巡后突然摔杯为号,亲兵从帐后冲出,原首领翟让当场毙命,血溅屏风的瞬间,站在一旁的单雄信脸色惨白这位瓦岗猛将后来在关键时刻临阵倒戈。 尽管瓦岗军在童山战役中惨胜,但最精锐的骑兵损失殆尽,当疲惫的士兵们还没来得及休整,王世充的军队已兵临城下。 投降李渊成为他最后的选择,长安城里的唐王表面以礼相待,实际只给了他光禄卿的闲职。 有次朝会上,大臣故意高声说:“那个管宴席的,不就是败军之将吗?”李密攥紧笏板的手指节发白,当晚就对心腹王伯当说:“岂能屈居人下!” 公元619年寒冬,李密带着旧部重返中原,在熊耳山的峡谷中,漫天飞雪掩盖了伏兵的踪迹。当箭矢破空而来时,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长安读书时,那位夸他“牛角书生非凡人”的老先生。 站在峡谷中的盛彦师看着这个曾震动天下的枭雄,李密最后望向东方的眼神里,或许看到了兴洛仓前欢呼的百姓,看到了瓦岗寨中飘扬的旌旗,看到了那个曾经手不释卷的贵族少年。 网友犀利点评: 如果李密人生能够重来,他最关键的一次翻盘机会在哪里? 是应该果断采纳魏征的建议西取长安,还是用更柔和的手段处理与翟让的关系稳住瓦岗基本盘,或是在投降李渊后安心做个唐朝功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高见! 信源:《旧唐书》

0 阅读:24
星辰点点照亮夜里

星辰点点照亮夜里

星辰点点照亮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