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6凌空倒飞,同时锁定两架F35,对方再也不敢来了。中国官媒首次披露一场此前未公开的空中遭遇战,去年,一架歼16战机在中国近海执行例行训练时,与两架身份不明的外国隐身战机发生近距离对峙。 这事儿说起来挺新鲜的,前几天央视军事频道放了个专题片,叫《必胜》,里面头一次公开了这么一段往事。去年,也就是2024年的时候,中国空军西部战区的一个飞行员李超,在东海附近执行常规巡逻任务,碰上两架不明身份的隐身战机直奔过来。那两架机子外形流线型,涂装低调,基本能猜到是美军的F-35,属于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结果呢,李超开着歼-16,就这么硬生生把它们给逼退了,还在超近距离同时锁定了俩。这不光是技术活儿,更显示出中国空军在自家门口的底气。 先说说这个事件怎么来的吧。官方报道里提到,那天李超他们小队正沿着领海线巡航,雷达一扫,就发现远海方向有异常信号。两架外机速度不慢,直插进来,明显有试探意味。按国际惯例,这种靠近敏感空域的动作,容易被当成挑衅。中国空军反应快,很快就升空拦截。李超作为长机,第一时间拉近距离,第一波接触就用火控雷达把两架都盯上了。僚机那边也配合默契,但重点还是李超的歼-16,完成了锁定动作。整个过程没开火,就纯靠姿态和电子手段把对方逼走。 你别小看这个锁定,它可不是随便扫一眼的事儿。歼-16这家伙是多用途重型战斗机,基于苏-30改进,国产化率高,装了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多目标跟踪。还有光电探测系统和头盔显示瞄准具,在近距离下特别管用。F-35的隐身涂层是针对远距雷达设计的,一到十米级距离,那优势基本没了。被动红外和视觉识别就能轻松抓到目标参数。报道里说,李超当时距离最近也就10到15米,歼-16还做了桶滚和倒飞机动,机头直接对上对方座舱。这招不光是炫技,还能快速调整位置,避开可能的干扰,同时保持火控稳定。 话说回来,为什么外机会这么干?东海这块儿水域,一直是中日美三方拉锯的热点。美军航母编队经常在附近晃悠,F-35作为舰载型,适合这种低空渗透任务。2024年那会儿,国际形势本来就紧绷,美方多次派机侦察南海东海,名义上是“自由航行”,实际就是摸底中国防空网。类似事件不是头一回了,早几年F-22和F-35就来过好几趟,但这次被央视点名,细节这么细,估计是想给外界一个信号:中国空域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从技术角度扒一扒,歼-16的机动性是关键。它推重比高,过载能力强,低空高攻角下还能稳住姿态。倒飞这动作,听着科幻,其实是训练常态,能让飞行员在极端情况下快速反转。F-35呢,隐身是强项,但机动上比四代半机逊色,尤其近距狗斗。美军自己也承认,F-35更适合先发制人,远距投弹后撤。要是真打近了,靠电子战和导弹多发齐射撑场面。这次对峙,歼-16没给对方远距机会,直接贴身,等于戳破了隐身神话。事后分析显示,中国雷达和光电系统在干扰环境下,跟踪精度高,锁定时间短。这也说明,装备升级后,中国空军对第五代机的应对方案越来越成熟。 李超这个人,西部战区空军的老飞行员了,早年从歼-10转歼-16,飞行时数上千。报道里他自己讲,这事儿纯属任务需要,没啥英雄主义,就是按程序走。入选过国庆阅兵梯队,平时还带新人,教高难度机动。像他这样的骨干,代表了中国飞行员的整体水平。不是说一个人牛,而是整个体系:从预警机到地面指挥,再到单机火控,都咬合得紧。外媒报道这事儿时,也提了点,亚洲时报说,这可能暗示空中力量平衡在变。 这事儿的影响,得从长计议。短期看,该空域外机活动少了,F-35C那型舰载版,没再现身附近。美军太平洋舰队没正式回应,但从以往模式,估计内部会调整侦察路线。长远说,推动中国空军加速迭代。歼-16D电子战型已经在服役,专治隐身机。未来,歼-20隐身机上场,搭配预警体系,近海防空会更牢靠。话说,这也提醒大家,空中摩擦风险高,规则得守。美方总爱喊“印太战略”,但自家航母靠近中国岛链,也得掂量掂量。 歼-16的设计理念,本来就针对多威胁环境。双发重型,挂载多样,从空空导弹到精确制导弹,应有尽有。相比F-35的单发轻型,续航和载荷都占优。这次对峙,证明了在规则内,装备加训练,就能有效应对。
【美媒:长江口集结两栖舰队,处于高度备战状态】据美《新闻周刊》网站9日报道,欧洲
【19评论】【5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