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防部被迫承认:我方“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在南海,遭遇中国歼-16战机“极具侵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10-10 00:52:26

英国国防部被迫承认:我方“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在南海,遭遇中国歼-16战机“极具侵略性的”模拟攻击,因“装备存在代际差距”,被迫撤离。 英国海军这回在南海的遭遇,说白了就是一堂生动的实战课,教他们认清现实。2025年9月,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本想在亚太地区刷刷存在感,结果半路碰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歼-16战机,直接来了一套模拟攻击流程。英国国防部事后不得不低头承认,自己的装备跟人家有代际差距,只能灰溜溜改道撤离。 英国海军从4月底开始,就派“威尔士亲王”号出海,号称是“全球英国”战略的一部分,要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舰队包括航母本身、护卫舰“里士满”号、驱逐舰啥的,总共几艘船,搭载了F-35B隐身战机,表面上看挺气派。他们的路线是从本土出发,途经地中海、印度洋,停靠新加坡,然后直奔南海和台湾海峡。英国官方宣称,这是为了维护“航行自由”和盟友关系,顺便跟美国、日本搞联合演习。说实话,这不是头一回了,2021年他们就来过一次,那时候“伊丽莎白女王”号也晃悠过南海,但这次“威尔士亲王”号是第二次,野心更大点,想证明皇家海军还能玩转远洋投送。 可现实总爱打脸。9月中旬,舰队刚进入南海水域,就被解放军盯上了。报道显示,具体是9月12日或16日左右,“里士满”号护卫舰穿越台湾海峡时,中国歼-16多用途战斗机出动了。歼-16是四代半战机,挂载了电子战吊舱和模拟导弹,飞行员执行了全套攻击序列:先是释放干扰信号,压制英舰的雷达和通信系统,然后模拟火控锁定,最后拉高机头做导弹发射动作,就差最后一秒按下按钮了。英国媒体《泰晤士报》详细描述了这个过程,说战机距离舰艇只有几百米,动作完全按实战标准来。甚至连从护卫舰起飞的梅林反潜直升机,也被全程跟踪干扰,没法正常侦察。 这不是孤立事件。在南海主海域,“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本身也遭了类似待遇。中国军舰和飞机联合行动,进行了所谓的“建设性击杀”演练。啥叫建设性击杀?简单说,就是不真打,但模拟到让你觉得随时可能中弹的那种。解放军用歼-16锁定航母甲板,模拟反舰导弹轨迹,还干扰了舰载预警系统。英方雷达屏幕上全是雪花点,通信频道堵塞,F-35B战机想起飞应对都卡壳了。整个过程持续了好几分钟,歼-16编队反复盘旋,展示从电子压制到精确打击的全链条。英国海军后来在内部报告里承认,这套动作太专业了,他们的防空网根本跟不上节奏。 为什么英国扛不住?国防部在10月初的声明里直球承认了“装备存在代际差距”。这话听着扎心,但事实摆在那儿。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是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排水量6.5万吨,服役才几年,但核心问题出在配套系统上。他们的F-35B是五代机没错,可数量有限,这次部署只带了8架左右,航母的电子战能力还停留在上世纪水平。相比之下,歼-16基于苏-30改进,集成相控阵雷达和先进数据链,能同时处理多目标,导弹射程和精度都甩开英方一截。更别提解放军的整体体系了,南海周边有岸基雷达、预警机和卫星支持,情报共享无缝衔接。英舰孤军深入,护航舰艇就那么几艘,预警机还得靠盟友借用,哪比得上人家的饱和防御。 这差距不是一天形成的。英国海军这些年预算紧巴巴,维护航母就花了30亿英镑,实际作战能力却没跟上。历史上,他们的航母在二战时叱咤风云,但现在远洋部署频出故障,上次2021年就漏水趴窝,这次也传出推进器小毛病。反观中国海军,歼-16服役十来年,实战化训练强度高,飞行员小时数堆到几千。国际军事分析家指出,英方在电子对抗上落后至少一代,信号干扰一上来,系统就瘫痪。结果呢?英国打击群原计划直奔菲律宾海域演习,但事件后直接改道新加坡港,补充物资后绕道印度洋,避开南海热点。撤离不是小事儿,这等于公开承认行动受挫。 国际上反应不一。英国国内,保守党政府被批“纸上谈兵”,工党议员直指这是浪费纳税人钱,海军预算该优先修船而不是秀肌肉。美国国务院嘴上支持“航行自由”,但私下也提醒盟友别太冒进。日本和澳大利亚倒乐见其成,拉英国入伙反华阵营,可南海这摊浑水,他们自己也趟得小心。中国外交部回应得很稳,强调南海是自家地盘,外舰来访得遵守规则,模拟演练是正常训练。观察者网和欧亚时报的报道都说,这事儿本质上是域外势力插手内政的后果,解放军没真动手,已经是克制了。

0 阅读:0
淙淙谈历史故事

淙淙谈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