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必和必拓会多坚持几天,没想到这么快就怂了。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作为矿山巨

依秋聊趣 2025-10-10 00:17:16

原以为必和必拓会多坚持几天,没想到这么快就怂了。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作为矿山巨头,必和必拓就算要松口,也得再硬撑几天,没成想它这么快就“怂”了,点头答应了条件。   可别觉得这只是一笔交易的事儿,背后藏着的门道,其实是中国在全球铁矿石领域慢慢掌握主动权的大动作。   以前,我们虽然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却半点话语权都没有。那时候,国内工业化、城市化正猛,一年要吞十几亿吨铁矿,自己产的矿要么品位低要么量不够,85%都得靠进口,其中八成以上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那几家巨头,必和必拓就是其中最横的一个。 人家说涨价就涨价,2021年光进口均价就飙到164.25美元/吨,比前一年贵了近五成,咱们的钢企明明是最大买家,却连讨价还价的资格都没有。 更气人的是,定价权还捏在别人手里,长期看普氏指数说话,这指数里没几个中国买家的声音,却能轻易被国际资本操纵,咱们既要扛价格波动,又要担美元汇率的风险,等于被人两头薅羊毛。 但这几年中国早就不是坐以待毙的性子了,必和必拓这次怂得快,说白了就是咱们的“组合拳”打在了它的七寸上。 事情得从2025年5月的谈判说起,必和必拓仗着自己是行业老大,硬说出口成本涨了,港口装货费要上浮20%,死咬着高价不放。 换以前可能还得跟它磨叽,可这次中方直接亮出了新身份——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这个2021年成立的“国家队”就是专门来整合采购力量的。 谈崩了之后也不废话,9月直接给国内钢厂递话,别碰必和必拓那款含铁65%的高品位铁矿,原本谈崩的长期合同直接砍单,到9月29日更是下了狠手:暂停所有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海运订单,不管是现货还是长约,9月30日立刻生效,唯独人民币计价且到港的货能正常清关。 这一下直接戳中了必和必拓的命门。它哪离得开中国市场啊,2025年铁矿石业务173亿美元的收入里,八成以上的利润都来自中国,中国市场占了它全球销量的15%到18%,一年要卖1.6到2.5亿吨矿过来。 现在订单一停,9月30日必和必拓股价立马跌了2.2%,连竞争对手力拓都被波及,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急得10月1日就在议会喊冤,说“很失望很担忧”,这模样跟以前的强硬派头简直判若两人。 才过了两天,10月3日必和必拓就乖乖派谈判团队去上海签协议,主动接受部分人民币结算,这变脸速度比翻书还快。 其实这哪儿是怂得快,是中国早就铺好了路,就等它服软。 以前咱们被动,是因为供应渠道太单一,被澳巴两家掐住了脖子,现在早就开始“狡兔三窟”了。2025年从澳巴进口的铁矿占比已经从80%以上降到了70%以下,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马上就要发力,这个全球最大的未开发高品位铁矿是中方主导的,年底就能出第一船矿,2026年产能就到1.2亿吨,矿石品位65%,比澳洲的还高,炼钢成本更低。 俄罗斯那边也很给力,通过跨境铁路对华出口同比涨了22%,一半都用人民币结算。还有秘鲁邦沟、喀麦隆洛比这些中资参与的项目,2025年加起来能新增1000万吨供应,照这架势,到2030年澳巴的进口占比可能跌到60%以下,必和必拓再横,也架不住中国有了新选择。 供应端有了底气,金融端的刀子也磨得锋利。以前定价看普氏指数,现在咱们有了自己的“武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这市场现在火得很,日成交量是新加坡市场的23倍,价格和现货的相关性超过0.9,早就不是当年那个没话语权的小透明了。 咱们还搞了个“北铁指数”,用人民币计价,盯着青岛、曹妃甸的现货成交价,跟期货联动起来,慢慢把定价权往自己手里拽。必和必拓以前靠“年度长协+现货溢价”躺着赚钱,现在中方推动季度定价,还搞期货点价模式,它想垄断定价越来越难了。 更关键的是人民币结算这步大棋。2023年的时候,铁矿石人民币结算占比才5%,根本没存在感,可到2025年已经冲到了25%。必和必拓这次松口接受人民币结算,等于给其他矿商带了头,巴西淡水河谷早就跟进了,对华贸易人民币占比都28%了。 这可不是简单换个货币的事儿,必和必拓拿了人民币,要么买中国的电动车、5G设备,要么去香港配置人民币资产,等于掉进了咱们的“资源-产业-金融”循环里,越合作越离不开。 反观美元,以前在大宗商品里说一不二,现在铁矿石这块被撕开了口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预测,以后可能形成“美元+人民币+欧元”的多币结算格局,这才是真正的主动权。 所以说必和必拓这波“怂”,表面看是谈判输了,实则是中国在铁矿石领域十几年布局的必然结果。从集中采购的“国家队”出手,到供应渠道的多元化,再到金融工具和结算货币的突破,每一步都在瓦解旧的垄断格局。 这背后不是运气,是中国从“被动买单”到“主动定价”的实力转变,必和必拓只是第一个认怂的,以后这格局还得接着变。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