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共战史,彭德怀战功最大,朱老总在彭德怀落难时说过一句公道话:我们最难走的路

风景繁华 2025-10-10 00:06:59

纵观中共战史,彭德怀战功最大,朱老总在彭德怀落难时说过一句公道话:我们最难走的路是他走的,我们最难打的仗是他打的,要讲艰苦卓绝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朱老总说的都是实在话。[舔屏] 1950年冬天,一架美军侦察机飞过长津湖上空,飞行员透过镜头看到雪地里一动不动的人影,起初以为是冻僵的尸体,直到放大照片才发现,那是整连整连趴在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 他们保持着战斗姿态,手里握着已经冻成冰坨的土豆,这些照片后来成了美国国防部的绝密档案,也成了志愿军能打赢这场仗的注脚。 指挥这场战役的人叫彭德怀,当时已经52岁,他接下朝鲜战场指挥权那天,国内钢产量只有60万吨,美国是8772万吨。 有人算过账:美军一个军的火力配置,相当于志愿军15个军,但彭德怀在政治局会议上只说了一句话:“出兵援朝是必要的,不出兵,东北边防军要十几个师,得十几万人,还要修机场、建铁路,现在出兵,顶多打烂了,相当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刚成立一年的新政府要把仅有的家底押上,意味着那些刚放下枪准备种地的士兵要重新拿起武器。 当时连苏联都只答应提供空中掩护,而且只在鸭绿江以北活动,彭德怀带着13个军跨过鸭绿江时,身上穿的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棉衣,手里拿的是缴获日军的三八大盖。 第一次战役打响后,志愿军用五天时间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推回清川江以南,美军指挥官麦克阿瑟看到战报不敢相信,专门调来第八集团军核实伤亡数字,这一仗让全世界第一次认识到,那支在土地上打游击的军队,已经有能力和现代化军队正面交锋。 但真正的硬仗在后面,长津湖战役时气温降到零下40度,志愿军缺少御寒装备,不少战士的棉鞋走着走着就掉了底。 彭德怀在指挥部里收到前线报告:第20军177团6连全连冻死在阵地上,保持着战斗队形,他当场摔了茶缸,一个人关在屋里半天没出来,但第二天天不亮,他又站在地图前研究下一步作战方案。 这场战争打了两年零九个月,志愿军用劣势装备和美军打成了平手,逼着美国人坐到谈判桌前,战后美国陆军上将范弗里特说:“我们在朝鲜被一支没有制空权、没有重火力、甚至连像样补给都没有的军队打回了三八线,这在美国军事史上从未有过。”这个评价虽然不情愿,但够真实。 往前推十年,1940年8月,彭德怀在太行山指挥部下达了一个命令,集结105个团破袭正太铁路,这就是后来的百团大战,当时华北敌后根据地正被日军一点点蚕食,国民党停止了对八路军的军饷供应,有人公开质疑共产党军队“游而不击”。 战役打响那晚,105个团同时出击,炸铁路、毁桥梁、端据点,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电话线被炸断,联络中断三个小时。 战后统计,八路军破坏铁路474公里,摧毁车站、桥梁、隧道1500多处,日军不得不从正面战场抽调兵力回防,重庆的报纸用头版报道这场战役,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罕见地给八路军发了嘉奖令。 但这场胜利也带来了代价,日军在华北发起报复性扫荡,根据地损失惨重,党内有人批评彭德怀“暴露实力”“擅自行动”,他在检讨会上说:“老百姓在问咱们到底打不打日本,士兵在问还要忍到什么时候,这一仗不打,根据地就散了,民心就没了。” 朱德元帅评价他:“我们最难的路是他走的,最难的仗是他打的。”这话不是客套,从井冈山到抗美援朝,哪场硬仗都有彭德怀的身影,他不是不知道风险有多大,只是觉得有些事总要有人站出来做。 网友热评: “彭老总那句'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听得我眼泪直打转!当年新中国刚满月,他敢带着小米加步枪硬刚17国联军,这魄力现在想想都后背发凉” “百团大战那会儿,八路军被说成'游而不击',彭总直接掀了日军的铁路,要我说,这战打的不是仗,是老百姓的精气神!” “长津湖的冰雕连知道吧?那是彭总带着战士啃冻土豆顶上去的!现在年轻人刷手机时,真该想想当年那些人在雪地里冻成啥样” “朱老总说'最难走的路是他走的',这话真没掺水,看看现在某些人遇事就甩锅,再对比彭总当年拍胸脯说'出兵必要',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如果穿越回1950年政治局会议现场,你会支持彭德怀“打烂了也要打”的决定吗?为什么? 信源:《人民日报》抗美援朝专题报道

0 阅读:0
风景繁华

风景繁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