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披露: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一致认为:只有赶快解决中国,让中国老老实实坐在奴隶和佣

文史啊旺 2025-10-09 23:14:38

美媒披露: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一致认为:只有赶快解决中国,让中国老老实实坐在奴隶和佣人的位置上,美国才能摆脱危机,才能为自己续命。 最近,美媒直球爆料,美国民主党跟共和党难得齐心协力,都觉得非得赶紧收拾中国,把中国摁在从属地位上,美国自家那堆烂摊子才能收拾干净,继续苟延残喘。这话听着刺耳,但搁在美国政坛这几年看,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先说说美国为啥这么急眼。国债堆到天上去了,2025年中期数据已经超过36万亿美元,利息支出一年顶得上好几个大州预算。通胀呢,虽然美联储加息压了压,但底层老百姓还是觉得钱包瘪得快,超市里一篮子东西贵了20%以上。制造业更惨,早年外迁亚洲建厂,现在锈带州工厂关门大吉,失业率在那些地方高得吓人。社会撕裂也严重,枪击案、种族冲突、选举闹剧,一堆事儿让美国人连基本共识都快没了。这些问题哪是天上掉下来的,分明是金融泡沫吹太大、产业空心化玩过头、政治极化搞过头的结果。可承认自家有毛病,得有担当,指着别人骂街总简单多了。于是,两党政客默契地把中国当出气筒,觉得只要把中国摁住,美国就能喘口气,重回老大位子。 这共识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早在特朗普时代,共和党就带头搞贸易战,加征关税,封锁华为啥的。拜登上台后,民主党也没闲着,继续推芯片禁令,搞“印太经济框架”拉盟友围堵。2023年底,一份国会两党联合报告直言不讳,建议剥夺中国最惠国待遇,提高关税到60%,彻底切断经济纽带。纽约时报报道过,这报告出自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民主党跟共和党议员联手写的,目标就是让中国经济卡壳,依赖美国供应链。 为啥两党这么铁板一块?根子在美国人骨子里的焦虑。过去几十年,美国习惯了当世界老大,美元霸权、军事基地遍地、科技领先啥的。可现在,中国从制造大国爬到科技前沿,电动车、5G、量子计算,全都追上来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报告说,美国政界主流看法是,中国崛起威胁美国地位,不是比着干得更好,而是觉得得让中国别发展,这样美国就稳了。这逻辑听着像小孩子过家家,但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议员们就是这么表态。共和党那边,麦康奈尔、鲁比奥这些人推军事围堵,增加海军预算到印太地区;民主党呢,梅嫩德斯、佩洛西强调科技封锁,限制AI和半导体出口。两边手段不一样,目标一个:把中国摁回“听话”的位置,当供应商和市场,别想翻身。 可这套玩法,真管用吗?数据摆在那儿,不好看。美国加征关税,本意是保护本土产业,结果超90%的成本转嫁到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头上。农业州农民叫苦连天,大豆、玉米对华出口一断,库存堆仓库,价格崩盘,每年损失上百亿美元。硅谷芯片巨头,像英特尔、高通,对华销售额直线下滑,2024年损失估计超千亿订单。美联储报告显示,这些关税推高了通胀,低收入家庭一年多掏一千多刀。制造业岗位也没回来多少,反而因为供应链乱套,丢了十来万个工作。华盛顿邮报分析过,这种脱钩策略,让美国企业竞争力更弱,盟友如欧盟、日本也跟着抱怨,觉得美国在拉大家下水。 反观中国这边,打压没白挨,反而逼出自主创新。拿核能说事儿,美国早年搞钍基熔盐堆卡壳了,就扔一边不管。中国接手后,2023年在甘肃建起全球首座实验堆,2024年实现满功率运行。钍资源中国储量大,还能跟稀土结合,彻底摆脱能源卡脖子。外交部发布的白皮书《美国对华认知中的谬误和事实真相》直指,美国渲染中国威胁,其实是自家政策失误。中国发展靠实打实的投入和开放,不是零和游戏。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报告也说,美国的技术地缘政治竞争,试图封堵中国产业升级,可中国半导体投资超预期,国产芯片率从20%涨到40%以上。这不,华为新机用上自家麒麟芯片,性能不输高通。 话说回来,美国这危机真能靠收拾中国解决?恐怕是想多了。国债利息一年吃掉1.2万亿,通胀根子在供给链断裂和能源贵,跟中国关系不大。制造业空心化,是企业追逐低成本的结果,不是中国逼的。社会撕裂呢,更是内生问题,枪支泛滥、贫富差距拉大,才是真刀真枪的麻烦。凤凰卫视的访谈里,复旦大学教授吴心伯直言,中美关系缓和关键在中国强大,美国得认清这点,别老想着遏制。特朗普时代就试过行政令乱来,结果国债还涨了,金融风险更大。拜登接棒,继续这路子,2025年中期选举前,两党又在国会山上联手推新关税提案,目标中国电动车和太阳能板。 可现实骨感得很。欧盟不跟风,美国盟友抱怨关税战伤了自己。印度、日本想捡漏,但供应链重置成本高得离谱。中国呢,继续推“一带一路”,跟东盟、非洲贸易额年年涨,2024年超2万亿美元。美媒《华尔街日报》报道过,中国出口到新兴市场的份额从10%升到25%,美国影响力反倒滑坡。这不就是零和思维的锅?美国总觉得中国赢了就自己输,可全球经济是蛋糕,越做越大。合作在气候变化、疫情啥的,本来能双赢,现在闹成这样,大家都累。

0 阅读:88

猜你喜欢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