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野心非常可怕!现在的越南教育,在大中小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把广东广西作为其原来的属地。 说起越南的教育体系,总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劲,尤其是他们历史课本里对咱们广东广西的那些描述。直接点说,他们从小学就开始教孩子,把这两块地当成自家丢掉的旧土,这事儿搁谁听都觉得荒唐,但偏偏在越南国内挺有市场。拿他们国家教育出版社出的中学历史教材《历史10》来说,开头就直奔主题,声称越南人是瓯雉的后代,还配了张南越国的旧地图,把整个广东和广西都圈进去,就跟那是他们祖宗的地盘似的。课本里对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在那儿设郡县管了几百年的事实,一笔带过,根本不提,就好像那段历史不存在一样。这套说法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从后黎朝时候就开始酝酿,那时候的史官就把两广列为“失守未收复的领土”,后来通过教育一代代往下传,现在越南教育部还特意在2018年发文,要求从小学到高中全覆盖,确保每个孩子都接受这种认知。 你想想看,这影响有多大。有调查显示,越南85%的高中生和70%的大学生都信这一套,觉得广东广西本来就是越南的北部门户,丢了就等于大门洞开,中原军队随时能冲进来。他们总爱拿五岭说事儿,说那是天然屏障,元朝大军1287年翻山打到河内,明朝军队1406年也这么干,这些战例被当成证据,证明门户没了就防不住。可实际情况呢,从汉朝到唐朝,中原王朝在越南红河三角洲设过郡县,派官吏,办学校,河内和北宁挖出的汉墓里,全是中原风格的篆书印章和五铢钱,这些文物摆在那儿,清楚地显示当时那片地方和内地制度文化一脉相承。越南的课本选择性忽略这些,专挑对自己有利的点放大,这不光是教育问题,还牵扯到民族认同的构建。 再看赵佗这个人,在越南教材里被塑造成民族英雄,说他建的南越国是“第一个越南政权”,还强调他融合当地习俗,抵抗外来势力。可赵佗压根儿不是越南人,他是河北真定人,秦朝的将军,秦始皇派他和任嚣南下平定岭南,设南海、桂林、象三郡,那时候广西北部湾出土的秦刀剑和农具,全是中原管辖的铁证。后来秦亡,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自称“蛮夷大长”,还主动给汉朝上贡称臣,怎么看都是中国境内的一个割据政权,和越南本土王朝没半毛钱关系。越南史学家陶维英自己都承认,赵佗用汉族亲信统治越族人,对当地来说就是外族侵略者。但在课本里,这段被美化了,变成本土开端,目的就是为“两广是失地”的说法找依据。 这种叙事不只停在书本上,还渗到日常文化里。越南学者写论文时,把秦修的灵渠说成中原控制岭南的工具,导致越南门户暴露,完全不管这是联通中国南北的重大工程。2019年广西出土的汉代陶片去河内展,越南观众围着说“这是咱们祖先的东西”,解说员两边各说各的,吵到文物归属都定不下来。去年中越联合发掘汉代遗址,越南团队只认“古代文化交流点”,中国专家拿出郡县制度的实证,他们就是不接招,最后报告都写不拢。旅游时,广州大学生去越南,当地导游指着汉代遗迹就说“这是我们的文化遗产”;反过来,河内游客来桂林看赵佗雕像,还以为那是越南祖先。网上甚至有“疆域模拟器”游戏,把两广标成主体区域,玩家模拟扩张,就跟真的一样。 这套东西的根子得从越南独立建国说起。11世纪后,越南封建体制稳了,他们开始重写历史,不承认前千年自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而是把自己定位成被“强行吞并”的独立国家。1920年,一本用越南文写的《越南史略》出来,从神话时代讲起,重点说文郎国统一部落,疆域包括岭南,引用旧史书强调早期版图广袤。这本书开了头,后来陈朝史家黎文休把赵佗列为开国皇帝,说他是抵抗北方的伟人,《大越史记全书》里也这么记。现代越南通过影视剧强化这点,剧里总演南越国情节,突出“祖先故土被夺”的悲情,再通过学校教育往下传。清朝1885年签《中法新约》放弃越南宗主权后,法国人来了,越南不用再担心中原王朝,但“丢了大门”的故事越讲越响亮。 搁现在,这事儿的影响不小。宋朝就把两广分成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这就是“广东”“广西”名字的来头,那时候越南只是称臣进贡的藩属,宋太祖明说交趾“限隔山海,世以为藩辅就行”,和两广的直属地位天差地别。从秦始皇设郡到清朝,两广要么是中原直管,要么是境内割据地盘,两千多年从来不是越南的,这些史实有文物和史书记载,层层叠叠。可越南就是挑着看,一门心思灌输错误认知。国际上,这牵扯到中越关系,本来两国经济合作紧密,边贸活跃,但这种历史观如果不澄清,早晚出摩擦。越南视两广为故土的观点,在国内颇有市场,因为它满足了民族自豪感,但对事实的扭曲太明显,容易误导年轻一代。
越南的野心非常可怕!现在的越南教育,在大中小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把广东广西作为其原
文史啊旺
2025-10-09 22:47: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