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

迎丝的趣事 2025-10-09 22:27:14

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实力大小无关。 美国在亚洲不敢跟中国动手,这点早被各大智库的推演算得明明白白,根本不是什么秘密。就说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23年那份闹得沸沸扬扬的台海战争推演,足足搞了24轮,把各种可能性都算进去了,结果最乐观的情况里,美军都得沉2艘核动力航母、掉484架军机,3000多美军士兵伤亡,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损失。要知道,一艘核动力航母光造价就超过130亿美元,再加上上面的舰载机、船员培训成本,沉一艘就够美国海军肉疼好几年,更别说一下没两艘了。 兰德公司更早就在《与中国开战:未雨绸缪》的报告里把账算透了,西太平洋的冲突不管打多久、强度如何,美国的军力投射能力和经济实力都会被严重削弱,东亚乃至全球经济都会跟着遭重。美国本土离西太平洋上万公里,所有武器弹药、燃油粮食都得靠跨洋补给,那条补给线看着长,实则跟根细面条没区别。 中国的东风-21D早就把射程做到了1500公里,专门盯着移动的航母打,升级版的东风-26D射程更是延伸到5000公里,关岛美军基地都在打击范围内,补给船根本不敢轻易靠近战区。2024年中国“联合利剑2024A”演习更是给美国上了一课,解放军的“冷启动”能力让美日侦察体系几乎失效,连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都承认这是“武统预演”,嘴上硬气心里早犯了嘀咕。 更现实的是美国内部的算盘,打仗从来不是只看军事,还得算经济账。中美贸易额每年几千亿美元,真打起来双方产业链都会断,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得翻着跟头涨,这种代价可不是政客随便喊两句口号就能扛过去的。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都直言中美“打不得也打不起”,连美军自己人都心里有数,真动手纯属花钱买罪受。 反观日本,那股子胆子和决心确实跟实力没多大关系,更多是被地理位置和自身利益架在那儿了。日本80%以上的原油进口都得走南海航线,台海更是家门口的咽喉要道,一旦这里有动静,日本的能源和粮食安全立马就得亮红灯,等于被人掐住了脖子。这种生死攸关的利益面前,再胆小也得硬着头皮往前冲,毕竟没人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线交给别人掌控。 这些年日本的动作也透着股急不可耐的劲儿,2023年防卫费一下涨到6.8万亿日元,直接打破了GDP占比不超过1%的惯例,直奔2027年2%的目标而去。 花钱的地方也很有针对性,光是采购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就拨了2113亿日元,还计划在西南诸岛部署上千枚改进版岸舰导弹,把与那国岛、宫古岛这些地方打造成“要塞”,70%以上的民用机场港口都成了自卫队的训练场地,这分明是把西南方向当成了前沿战场在布置。 更别提还在引进147架F-35战斗机,忙着搭建统合陆海空自卫队的指挥体系,这些操作哪里是防御的架势,分明是在为可能的冲突做准备。 美国的压力更是把日本往火线上推,帕帕罗直接放话“日本必须派兵”,这可不是商量,是同盟关系下的硬绑。美日安保条约升级后,日本被要求承担更多“共同防御”义务,美国还计划在琉球群岛部署导弹部队,把日本彻底绑进自己的包围网里。 2024年的“利刃”联合演习更是直接把中国当成假想敌,演练台海冲突场景,这种情况下日本想躲都躲不掉,与其说是有胆子,不如说是被架到了不得不表态的位置。 历史上日本就有过类似的赌徒心态,当年甲午战争时国力不如清朝,照样敢主动开战,如今面对家门口的战略要地,这种冒险基因很容易被激活。 更何况现在日本国内的保守派一直想借外部局势突破宪法限制,把自卫队变成真正的军队,提升国际地位,这种政治诉求也让他们更愿意在冲突边缘试探。 即便2025年初东京街头全是反战抗议,政府支持率下滑,可防卫预算照样涨,武器采购照样推进,这种拧巴的状态恰恰说明他们的决心不是来自实力对比,而是被利益、压力和政治野心共同推着走的。 美军在推演里也算得清楚,没有日本参战,他们在台海几乎没胜算,可日本一旦参战,就得损失100多架战机、26艘舰艇,本土的美军基地还会被全部摧毁,这账日本不可能算不明白。 但即便知道后果,他们也得硬扛,毕竟对美国来说是“花钱买罪受”,对日本来说却是“身家性命攸关”,两者的心态根本不一样,这跟谁的导弹更多、航母更强,反倒没那么直接的关系了。

0 阅读:0
迎丝的趣事

迎丝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