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国没有免费的午餐!蒙古那个超级大铜矿,离中国边境才80公里,结果不来抱中国大腿,反倒让澳大利亚的力拓接了盘,还把自己和力拓都折腾得够呛,纯属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东方大国没有免费的午餐,这话在蒙古的奥尤陶勒盖铜矿身上,简直成了活生生的教材,离中国边境才八十公里,一脚油门就能到中国口岸,本来是天赐的地理红利,可蒙古偏不走捷径,硬是绕了个弯,抱上了澳大利亚力拓的大腿,结果自己掉进坑里,还把力拓也搭了进去。 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蒙古失去了经济靠山,急着找人救场,资源是唯一的底牌,于是它打开国门,喊来外国资本帮忙挖矿。 那时候奥尤陶勒盖铜矿刚探明储量,铜金银加起来是个能让任何国家眼红的宝藏,中国企业第一时间上门,提出了合作方案:供电、修铁路、建冶炼厂,保证让铜矿一条龙出口中国,利润还分得漂亮。 可蒙古政府摇头,说要多元化发展,不能过度依赖邻国,就在这时候,力拓出现了,拿出漂亮的融资计划和一套“国际标准”的管理模式,一下就俘获了蒙古的心。 起初蒙古以为自己走了条聪明路,力拓是世界矿业巨头,财大气粗、技术领先,投资十亿美元开发铜矿,承诺把蒙古带进“资源富国”的时代。 那几年乌兰巴托街头洋溢着期待的气氛,媒体天天喊着“矿业兴国”,政府甚至预测,铜矿投产后能让GDP增长三分之一。 可现实的剧本并没照着梦想写,项目动工没几年,成本就像脱缰野马一路飙升,从十亿美元涨到七十多亿美元,光建电厂就花了十几亿。 蒙古为显示主权,硬性要求供电必须在本地解决,禁止从中国拉电,力拓算过账,从中国接线一度电只要几毛钱,本地建电厂成本翻三倍,但蒙古不松口。 于是力拓只能自掏腰包建300兆瓦电厂,烧的是本地煤,污染更大、效率更低,电的问题刚压下去,税务纠纷又来了。 蒙古财政吃紧,要求项目补税、追加投资、提高股权比例,甚至提出要把政府持股从34%提到50%,力拓急得跳脚,但也不敢撂挑子,只能一边谈判一边往里砸钱。 铜矿本该是现金牛,却成了无底洞,2015年地下矿预算是53亿美元,到2022年飙到70.6亿美元,项目进度屡屡推迟,地下开采比原计划晚了三年,竖井建成时间拖到2024年。 力拓财报上,这个项目成了拖累利润的“黑洞”,可更尴尬的是,矿石九成以上都得卖到中国,2016年因为两国关系波动,铜精粉卡在口岸出不去,货车在零下十几度的风雪中一排就是几公里,力拓想走日本通道,结果运输成本高得离谱,几批试运后就偃旗息鼓。 蒙古政府也没捞到便宜,2023年力拓的净利润高达18亿美元,而蒙古从项目获得的财政收入只有4亿出头,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最初幻想中的“铜矿救国梦”破得彻底。 更雪上加霜的是,铜价涨涨跌跌,国家财政跟着坐过山车,铜价高时大家都笑,铜价一跌蒙古就开始闹,政策一改再改,投资信任被消耗殆尽。 更糟的是生态代价,南戈壁地区本就干旱脆弱,采矿加速了荒漠化,过去十年,蒙古的沙尘暴频率翻倍,2021年那场强沙尘暴造成十人死亡、数十万头牲畜丢失。 环保专家多次警告采矿影响水源,但经济压力面前,这些声音都被掩盖,等到签署所谓的环境合作协议,荒漠早已向北逼近。 蒙古这一手,真是教科书式的地缘失策,它试图在中俄之间搞“第三邻国战略”,向西方示好,结果被冷落,美国对羊绒加税,欧洲市场有限,铜矿又被力拓掐着喉咙,90%的出口仍要走中国港口,一旦口岸放缓清关,蒙古经济立刻哆嗦。 相比之下,中国没急,中国一边在非洲扩建铜矿,一边加大再生铜利用,还修了中哈铁路,把供应链重新布局,铜照用不误,价格还更低,蒙古原本那条通往繁荣的路,就这样被自己堵死。 这场看似经济合作的闹剧,其实是一堂地缘政治的课,资源不是万能钥匙,错的选择比贫穷更可怕,八十公里的距离,本可以成为财富的捷径,却变成了双方的枷锁。 蒙古想通过“远交近攻”摆脱依赖,结果既没赚到钱,也失去了时间,力拓以为能挖到金山,结果挖出的是政治泥潭。 有人说东方大国的合作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没错,但蒙古忘了,天下也没有免费的教训。 奥尤陶勒盖这座超级铜矿,最后留给世界的不是产能神话,而是关于选择的警示:离财富最近的地方,往往埋着最深的坑。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东方大国没有免费的午餐!蒙古那个超级大铜矿,离中国边境才80公里,结果不来抱中国
如梦菲记
2025-10-09 22:01: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