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下一个能取代美国的国家出现了,但不是中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

当永安 2025-10-09 21:57:48

美国专家:下一个能取代美国的国家出现了,但不是中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布雷默强调的是,美国在逐步退缩。这个退缩不是说美国马上消失在全球舞台,而是它不再像过去那样用军力、经济手段和全球机构来压制全世界。 过去几十年,美国是全球老大,几乎所有大国行动都绕着它转,但现在,美国更多是在挑地方打,挑关键点发力,不想全面卷入全球事务。换句话说,美国在给新兴国家留空间,也在无意间制造机会。 那么,为什么布雷默会把目光投向印度,而不是中国?这个判断主要有几个维度。第一,印度的地理优势非常明显。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紧邻中东、东南亚,控制着印度洋航道,这对全球贸易和能源运输都有战略意义。 再加上印度本身就是一个大国,人口超过14亿,且年轻人口比例很高,这意味着未来几十年,它有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潜力,这是很多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第二,印度的经济潜力正在被逐步释放。过去印度总是被说成“发展中国家”,但近年来,它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都有明显发展。 软件和外包行业世界领先,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快速成长,加上中产阶级规模扩大,消费潜力巨大。美国学者之所以看好印度,就是看中它的这种“潜力股”属性,人口多,年轻人多,经济增长空间大。 但话又说回来,印度的崛起并不是没有问题。布雷默自己也指出了印度的“短板”。第一是基础设施。 印度的交通、能源、物流、城市规划都存在明显不足。无论是道路拥堵,还是电力供应不稳,都在制约经济进一步增长。 如果一个国家想成为全球领导力量,不仅要有人口和潜力,还得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否则潜力难以完全转化为实际影响力。 第二是教育问题。印度有牛人,但整体教育体系还不完善,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精英学校,普通人口受教育水平有限,这就造成了社会技能分布不均。 一个国家想在全球舞台发挥领导作用,必须让更多人具备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而印度在这方面还有很长路要走。 第三是社会结构和贫富差距。印度社会复杂,种姓制度的历史遗留问题还在影响社会流动性,贫富差距明显,城乡差距大。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社会稳定,也会影响政策执行和经济活力。 想象一下,如果社会矛盾激烈,一个国家就算经济数据再漂亮,也难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所以,布雷默的意思很清楚,印度有潜力,但不是无敌的,它还需要解决内部结构问题。而中国呢? 中国虽然现在经济总量大,基础设施先进,科技发展快,但从布雷默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全球扩张上的压力和挑战更大。 美国的战略对冲、国际舆论、区域邻国关系,这些都让中国不可能像印度那样被看作“低风险潜力股”。 换句话说,美国把中国视为强大但复杂的竞争对手,而把印度视为潜力巨大、可塑性高的国家。 这也体现了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计算,它不会轻易承认一个已经很强大的国家为下一个全球领导者,而更愿意把目光放在一个尚未完全开发、潜力可控的国家。 印度正好符合这个条件,人口多,年轻人多,经济在发展,但社会矛盾和基础设施不足,使得它不会在短时间内威胁到美国的利益,同时又足够吸引投资和关注。 如果把中国和印度放在同一个框架下比较,差异就很明显。中国是现成的巨人,力量成熟,但行动空间有限;印度是青壮年的潜力股,未来可能超越一部分国家,但成长过程充满挑战。 这种对比很直观,也解释了布雷默为什么会说“下一个可能取代美国的国家是印度,而不是中国”。他看到的是潜力和可塑性,而不是现状和规模。 从战略角度看,这个观点还有一点深意:未来全球领导力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比拼,更是综合国力、人口结构、社会韧性和潜力释放能力的综合考量。 美国之所以看好印度,是因为印度年轻,灵活,有发展空间,而且目前不会威胁到美国的核心利益。 而中国虽然强大,但在战略竞争中,对美国来说更多是对手,不是可以轻易“承接全球领导力”的候选者。 未来全球领导力之争,并不是简单的力量对比,而是潜力、战略空间和社会韧性的综合赛跑。在这场赛跑中,印度已经站在了起跑线,而中国则在另一条赛道上稳步前行。 布雷默的话提醒我们看世界,不只看强者现状,更要看潜力和发展空间。印度的崛起可能迟早会成为现实,但它能否完全承接全球领导角色,还得看自身能解决多少短板问题。这是现实,也是未来。 信息来源:财经观察:结构性问题制约印度经济增长

0 阅读:0
当永安

当永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