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美国北约共同指认俄罗斯防空部队用了我方生产的反无人机激光雷达,这事儿还

烟雨评社 2025-10-09 19:03:07

10月8日美国北约共同指认俄罗斯防空部队用了我方生产的反无人机激光雷达,这事儿还得从10月7日说起。那天乌克兰“Defence - Express”网站称发现俄防空部队用中国反无人机雷达的证据,美国“Defence - Blog”网站还予以证实。 该网站在 10 月 7 日的文章里,贴出了几张据称是从乌克兰东部战场拍摄的照片,照片里能看到一套架设好的反无人机雷达系统,网站称这套系统的外形、操作界面,甚至设备上印的部分标识,都和中国某企业生产的 “SkyRanger - 2” 反无人机雷达高度相似。 网站还特意对比了中国该款雷达的公开参数,比如探测距离、可识别的无人机类型、抗干扰能力等,称俄军方使用的这套设备在性能指标上与 “SkyRanger - 2” 几乎一致。 此外,网站还提到,他们从被俘的俄罗斯士兵口中 “核实”,这些雷达是俄罗斯通过 “第三方渠道” 获得的,具体来源暂时不清楚,但可以确定 “不是俄罗斯本土生产”,紧接着美国 “Defence - Blog” 网站的证实报道,更是加了不少 “细节”。 该网站称,他们联系了美国军方的相关技术专家,专家对乌方提供的照片和参数进行分析后认为,这套雷达系统的核心部件激光探测模块,确实采用了中国的技术,而且从设备的磨损程度和软件版本来看,应该是 “近两年生产的产品”。 网站还暗示,中国可能 “间接向俄罗斯提供了这类设备”,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 “结合当前俄乌冲突的局势,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两家网站都没给出更具体的证据,比如设备的购买渠道、运输记录等,只是靠外形和参数对比就下了结论。 到了 10 月 8 日,美国和北约就顺着这个 “线索” 发声了。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对俄罗斯使用中国生产的军事相关设备表示关切,这可能违反了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相关制裁措施”,并呼吁中国 “加强对军民两用产品的出口管控,避免这类设备流入俄罗斯”。 北约则在一份声明中称,“俄罗斯使用非本土生产的反无人机装备,说明其国内军工生产可能面临压力,而第三方提供的设备可能会影响战场局势平衡”,不过声明里也没提及具体的 “证据来源”,只是笼统地 “支持美国和乌克兰的说法”。 这事儿之所以引发争议,核心在于 “反无人机激光雷达” 的属性界定。了解这类设备的人都知道,反无人机雷达分为 “军用” 和 “民用” 两种,中国生产的 “SkyRanger - 2” 反无人机雷达,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面向民用领域,比如用于机场、大型活动现场的无人机管控,防止黑飞无人机干扰。 虽然它具备一定的军事应用潜力,但本身并不属于 “纯军用装备”,而是 “军民两用产品”。根据中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军民两用产品的出口需要经过严格审批,且明确禁止向处于冲突状态的国家或地区出口可能用于军事目的的产品。 中国外交部之前也多次强调,中国始终遵守中立原则,不会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或可用于军事行动的装备。 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仅凭外形和参数相似就认定是 “中国生产”,也存在不少漏洞。目前国际上有不少国家的反无人机雷达,在设计上都借鉴了类似的技术思路,外形难免会有相似之处。 再说参数方面,像探测距离、识别类型这些基础指标,本身就有行业通用标准,不能仅凭数值一致就断定来源。有军事技术专家就表示,“从照片和公开参数判断设备来源,准确性很低,很容易出现误判,除非能拿到设备的生产序列号、供应链信息等核心证据,否则这种指认缺乏说服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方面对美北约的指认直接予以否认。俄罗斯国防部在 10 月 8 日晚些时候发表声明,称 “美国和北约的说法毫无根据,是为了给中国施压而编造的谎言”。 声明还提到,俄罗斯防空部队使用的反无人机雷达,全部是俄罗斯 “金刚石 - 安泰” 集团等本土企业生产的 “Pantsir - S1M” 改进型雷达,性能完全能满足战场需求,“不需要从第三方进口”。 同时俄罗斯还暗示,美北约之所以这么说,是 “想转移外界对北约向乌克兰提供大量武器的关注”,毕竟此前有报道称,北约国家向乌克兰输送的武器中,有不少流入了黑市,引发了更严重的安全问题。 现在这事儿还在发酵,不少国际媒体都在追问美北约 “是否有更确凿的证据”,但截至目前,美国和北约都没再拿出新的材料。而中国方面也保持了一贯的立场,强调 “反对任何没有证据的抹黑和指责,中国会继续严格执行出口管制政策,不会让任何军民两用产品被用于军事冲突”。 在如今现代战争明显走向“无人化”的趋势下,激光武器的适用性直接拉满了,自然也就充分证明了,早年大力发展激光武器的中国,路走对了。 信源:新华网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