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这回是真的怒了,说是买战斗机,结果花了2000多亿,最后拿到手的,全是难以下咽的“废铁”。而韩国这边也不再客气,直接撕破脸皮,韩媒更是把锅甩向中国,理由让人一头雾水。 如果说几年前还有人对韩印联合研发KF-21战斗机项目抱有幻想,那么到了2025年10月,这场合作几乎已经名存实亡。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掌权后,国防采购政策大幅调整,首先砍掉的就是与韩国纠缠不清的那一摊破事。 按照原有协议,印尼承诺投资12.4亿美元,占项目总成本的20%,可到现在,连三分之一都没掏全,剩下那笔高达6亿美元的“逾期款”,韩国等得都快没耐心了。 可怪就怪在,印尼的钱并不是没地方花。就在6月,印尼一边在KF-21项目上拖沓不前,一边高调宣布要采购48架土耳其的KAAN战斗机。 这下韩国方面彻底火了,觉得印尼这是“脚踩两条船”还不给钱,彻底失了信。 于是,从7月开始,韩国要求印尼重新派遣工程师加入项目,并明确提出,除非补齐欠款,否则连KF-21的原型机都别想带回家。 这一边谈判桌上你来我往,另一边,韩媒却突然话锋一转,把整个项目失败的责任,甩到了中国头上。 他们说,是中国在南海持续施压,让印尼不得不加强空军建设,才选择了更成熟的机型,比如法国的“阵风”战斗机和美国的F-15EX。 更离谱的是,还有媒体称中国可能介入了印尼的战机采购决策,意图搅局韩国产业链。 这种说法,当然经不起推敲。印尼是个典型的“多线下注”国家,谁的战机成熟、谁的条件优惠,它就跟谁谈。 而KF-21的问题根本不是因为中国,而是因为它自身技术不过关。说是四代半战机,却没有内置弹舱,导弹挂在外面像晒衣服一样,隐身能力大打折扣。 再加上关键技术严重依赖进口,连发动机都是美国的F414,雷达靠以色列,光电系统是欧洲货,韩国自己掌握的技术比例不到65%。 更现实的是,KF-21的单价高达6600万美元,性能却连F-35都比不上。而F-35现在价格已经降到了7000万美元以下,谁会花差不多的钱,买个“低配版”? 韩国当然清楚这点,所以自己人都不买账。到目前为止,韩国空军已经采购了40架F-35,还准备再买25架,KF-21根本排不上号。 印尼那边也不傻。面对南海局势紧张,它当然要选“能马上用”的战机。法国“阵风”有实战经验,美国F-15EX是成熟平台,哪一个都比还在试飞的KF-21靠谱。 而且印尼从一开始就不是冲着“买飞机”来的,它想要的是技术。当年签协议时,印尼的算盘就是花钱换技术,培养本国航空工业。 结果韩国那边转让的技术少得可怜,甚至在2024年还爆出印尼工程师涉嫌技术窃密,韩国直接禁止涉案人员离境。这下双方的信任彻底破裂。 说到底,这场合作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太多隐患。 印尼一边拖欠付款,一边提出要降低投资额度,从最初的1.7万亿韩元砍到6000亿韩元;韩国反手就减少技术转让,连原型机都要额外收费。 到最后,谁都不满意,项目自然走向崩溃。而在这个过程中,韩国对外却不愿承认自身的技术短板和合作模式失败,反而把中国拉出来当“替罪羊”,这就显得既不专业,也不厚道。 事实上,中国和印尼的确在一些领域有合作,但中国从未参与KF-21项目,也没有直接干预印尼的战机采购。 韩媒所谓的“中国因素”不过是转移矛盾的烟幕弹。 真正的问题在于,韩国低估了印尼的战略自主性,高估了自己的技术吸引力。印尼不是甘心当冤大头的国家,当它发现用重金换不来核心技术,自然会转身离去。 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KF-21项目的失败,不仅是韩印关系的裂痕,更是韩国防务出口战略的警示。 韩国希望借KF-21打入全球市场,可现实却是,连最初的合作伙伴都不愿陪它走到最后。波兰、阿联酋这些潜在客户也都在观望,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印尼。 韩国防卫事业厅现在面临两难:既担心印尼继续拖欠付款,又怕彻底撕破脸后项目信誉扫地。 于是,一方面嘴上说着要加强技术保护、考虑将印尼踢出项目,另一方面又默默接受印尼重新派遣工程师的请求。这样的暧昧态度,只会让外界更看清KF-21的困境。 而印尼则在迅速调整自己的防务策略,拉拢法国、美国、土耳其等多方力量,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化的装备体系。 对于它而言,KF-21已经成为过去时,那些尚未交付的战机,也不过是一堆昂贵的废铁。至于当初的合作承诺与技术梦想,早已在现实的博弈中烟消云散。
朝鲜这步棋终于动起来了外媒报道,中国出动战斗机拦截追踪朝鲜船只的加拿大空军飞机从
【120评论】【18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