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陈赓带好友去见主席,并高兴的说:“主席,当年秋收起义,就是他给我们送来100多条枪。”谁知,主席却笑着说:“不用介绍,你知道我们是什么关系吗?” 毛主席却握住来客的手笑道:“生明啊,你当年尿炕的被子还是我晾的!” 这位被称作“生明”的国民党起义中将,正是三十多年前湖南第一师范附小那个顽皮学童唐生明。 1920年,唐生明与毛泽东在长沙相识。当时14岁的唐生明是全校闻名的“混世魔王”,气走了七位私塾先生。 其兄唐生智无奈之下,将弟弟塞给时年27岁的附小主事毛泽东。 令人称奇的是,毛泽东没用戒尺管教,反而让这名顽童搬进自己宿舍同住。 深夜备课的毛泽东发现唐生明常踢被子,总起身为他掖被角,清晨又拿蘸湿的毛巾给睡懒觉的孩子擦脸。 这种如父如兄的照料,让纨绔子弟第一次感受到温暖。 一年后唐生明毕业时,竟成了成绩优良的模范生。 1927年秋收起义的枪声响起,当时起义部队缺枪少弹,毛泽东想起已考入黄埔军校的唐生明。 通过陈赓传递密信后,唐生明竟真的调集一个连的兵力,押送三百多支步枪和数万发子弹,穿越国民党封锁线送到浏阳起义军手中。 这批武器中还有二十挺花机关枪,成为毛泽东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重要家底。 蒋介石得知后暴跳如雷,唐生明却振振有词:“毛先生教我做人要知恩图报!” 黄埔军校时期,唐生明作为第四期学员,他偷开蒋介石游艇带同学游珠江,被陈赓扛下责任,毕业典礼上竟穿着戏服唱湘剧,惹得台下的周恩来笑出眼泪。 当国民党清党时,他借纨绔形象掩护,先后救助过陈赓、周恩来等共产党人。 某次为帮地下党员突围,他故意在舞厅大醉,吸引特务注意,让同志们从后门安全转移。 抗战时期,唐生明还来了一场称间谍战经典的“谍中谍”行动。 1940年,他受戴笠指派潜入汪伪政府,他带着影星妻子徐来在上海百乐门夜夜笙歌,成功骗取汪精卫信任。 在担任清乡委员会军务处长期间,他故意将日军扫荡计划“泄露”给军统,使新四军多次化险为夷。 最惊险的是1944年,他从日本海军军官酒话中套出偷袭美军计划,及时传回重庆,帮助美军在太平洋提前反制。 这段经历后来被拍成电影《潜伏》,很多情节都借鉴了他的真实故事。 1949年历史转折点上,唐生明兄弟联手书写了精彩一笔。其兄唐生智在湖南通电起义时,他正在上海策反国民党要员。 为争取海军司令桂永清,他带着两箱金条登舰,却开口说:“这钱不是买你叛变,是给你留后路。”这种直白方式竟打动对方,促成多艘军舰投诚。 当陈赓率部进驻上海时,唐生明交出的名单包括完整的情报系统和未引爆的城防炸弹,毛泽东得知后特意传话:“告诉生明同志,他的教室从湖南扩展到全中国了。” 1957年中南海重逢时,毛主席的幽默化解了唐生明的紧张。 当陈赓夸赞“生明送枪功劳大”时,毛主席拍着唐生明肩膀说:“你当年尿床比我儿子毛岸英还厉害!”在满堂笑声中,三十多年的风雨恩怨烟消云散。 后来在审查《红日》电影时,他特意嘱咐:“不要把国民党将领都脸谱化,像唐生明这样深明大义的,要实事求是。” 唐生明晚年担任国务院参事,最大的乐趣是给青少年讲革命故事。 他总强调:“我的人生证明,路走错了可以回头,但师生的情分一辈子不会变。” 1987年他病逝时,悼词中“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的称号,是对他最真挚的评价。在他书房抽屉里,始终珍藏着一块1921年毛泽东送的砚台,背面刻着“教书育人,救国救民”八个字。
1957年,陈赓带好友去见主席,并高兴的说:“主席,当年秋收起义,就是他给我们送
理大国迷雾
2025-10-09 13:43:02
0
阅读: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