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让所有的美国导弹打不到中国!他是继钱学森以来,国家非常重视的人才,连美国人都

凭栏观望史 2025-10-09 13:16:51

我要让所有的美国导弹打不到中国!他是继钱学森以来,国家非常重视的人才,连美国人都非常忌惮他,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反导专家”陈德明!   他将自己的青春献给戈壁、是执着于拦截技术的科研战将,更是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他刚毕业那会儿,有机会留在学校、当讲师,却选择奔向荒凉西北;别人嫌苦他说那里是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战友抱怨设备烂、资料缺,他笑说哪来的条件我们自己造。   他和团队长期在大漠里推演弹道、拟定试验方案、修改数据模型。   很多时候深夜还在演算,甚至一口馒头顶一天,一系列拦截试验,他从无到有,从失败到成功。   2010年我国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取得预期效果,这标志着我国在反导领域跨出关键一步;国防部公开通报,称之为防御性试验,不针对任何国家。   2023年4月我军再一次在陆地进行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同样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试验设计中,他敢于突破常规:过去多次发射采集数据才能验证的目标,他提出一次发射验证多个方案,这个“多组方案融合”思路大幅提升效率。   试验过程中弹头掉线、测控仪器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失败。   他几次亲自“背指挥官”的角色,顶着压力盯弹道数据定位残骸,几天内把落点范围从上百平方公里缩小到几十平方公里内,最终成功回收。   对他来说,这些不仅是技术,更是“一颗国家的心脏”在作战。   他曾三次请辞技术室主任职位,希望摆脱行政负担,专心搞科研。   那次他连续几天几夜不停运算到晕倒在办公室,所有人都应该清楚他的付出。   这么多年,他带领团队支撑着国家反导建设,在导弹防御这条几乎没人敢碰的路上,稳扎稳打地推进。   陈德明告诉我们,真正的国家底气从不是嘴上说出来的,而是靠一代代人咬牙把“别人不敢做的实验”变成可能。   他抗下了技术封锁、预算挤压、设备不足这些“看不见的重担”,一路把中国的中段反导推向更高位置。   中国在反导上的突破,不是为了炫耀武器,而是让别人知道:我们的反击能力不是空喊,是实实在在存在。   那些导弹飞来,未必都能命中目标。这种“防御能力”不是张狂,而是一种均势的稳定器。   相信未来在继续技术叠代的基础上,把公开机制、预警机制、危机沟通机制同步建立,让其他国家能看到你的透明、懂得你的底线。   不能搞成暗箱操作,而让别人只能揣测你的能力和意图。   老百姓要看到这些国家级试验背后的脸、背后的血汗、背后的执着。这条路太难,但陈德明坚定的走了下去,这种精神打动人心。   陈德明用努力告诉我们:用技艺撑起国家的坚硬,用坚持撑起民族的骨气。   他不是神话,他是汗水与智慧在真弹中淬炼出的铁人。   我们要的不只是能“拦导弹”的能力,更是有底气、不被吓倒的国家魂。   那句“打不到中国”的诺言,不是嚣张,是底气;不是对抗,是守护。   用技术给山河筑起防线,用信念给未来照亮前行之路。   我国一直都是很低调的,所以从不吼,也不张扬,从根基走起,从沉默中厚积薄发。   因为有种力量叫“用事实说话”,那力量最有力。 信源:央视网——2016-07-25——《反导尖兵 铸盾天疆——记西北某基地研究员陈德明(上)》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凭栏观望史

凭栏观望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