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这场较量,全世界都在看热闹,赌谁先扛不住,现在的情况很简单:中国工厂能造东西,美国印钞票买东西,但美国拿着钱买不到中国货,中国造的东西又换不成美元。 这一切的根子,还是美国自己捅出来的篓子。它先是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对中国高科技产品挥起制裁大棒。 从芯片到制造设备,美国商务部一纸禁令,直接把英特尔大连工厂、三星中国半导体这些企业的豁免权都给撤了。它觉得这样能卡住中国的脖子。 可美国没想明白,中国工厂早不是只靠组装芯片过日子的角色了。2024年中美贸易额还维持在6882.8亿美元的高位,中国对美出口的机电产品、家具、机械器具依旧是美国市场的硬通货。 美国想禁的高端产品卡得死,可老百姓日常离不开的民生商品,它根本没法完全割舍。2025年6月美国货物进口同比降了3.7%,消费品进口一下少了84亿美元,货架上的空缺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美国手里的美元,在中国制造的核心商品面前,突然就没了原先的购买力。它想让中国买它的高科技产品来平衡贸易,却又自己把这条路堵死。 2024年美国对华货物出口才1435.5亿美元,里面大多还是大豆、飞机这些老品类,真正能撬动贸易天平的高端产品,全被它自己锁在了仓库里。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这边的应对。中国没跟美国硬耗,而是悄悄换了赛道。中国人民银行早就定下了调子,2025年要全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 截至2024年末,人民币已经稳坐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的位置。这意味着中国造的东西,越来越多可以直接用人民币结算。 巴西的大豆、中东的石油,现在都能绕开美元跟中国做交易。中国企业卖货收到的人民币,又能直接拿去买巴西的矿产、阿根廷的农产品,整个循环里根本不用美元插手。 美国还在做着“印钱买货”的美梦,却没发现自己的货币霸权正在被悄悄稀释。它印出来的美元,找不到足够多的中国优质商品承接,只能在国内市场打转,推高通胀。 中国这边则想得通透,既然美元越来越虚,那就少跟它绑定。2024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重已经降到2.2%,早就不是靠美元储备撑门面的阶段了。 美国的关税大棒也没起到预想的效果。它以为加税能逼中国让步,却没想到反而把自己的出口路给堵死了。 2025年前七个月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直接腰斩,降了53%。大豆、玉米这些曾经的优势品类,全因为关税失去了价格竞争力。 中国的需求一直都在,2024年光大豆进口就有1.05亿吨,只是这些订单全跑到了巴西、阿根廷那边。美国农民急得跳脚,可白宫除了画补贴的大饼,啥实际办法都没有。 特朗普承诺的十年600亿美元补贴,最早要2026年秋季才到账,这远水根本救不了近火。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给自家农民画饼,一边还计划给阿根廷发200亿美元金融支持。阿根廷可是美国大豆出口的死对头,这操作把美国农民气到直骂街。 他们心里门儿清,上一次230亿美元补贴,直接让美国丢了20%的市场份额给巴西,再也没抢回来。 现在的供应链一旦固化,中国买家更愿意找巴西这种“不找麻烦”的供应商。巴西大豆不仅便宜,还能用人民币结算,不用看美元波动和美国政策变脸的脸色。 美国商界的抱怨声也越来越大。全美最大的农机制造商约翰迪尔公司,因为钢铁关税一下损失6亿美元,还得裁员2500人。 艾奥瓦州的拖拉机公司,今年拍卖的农业机械数量都涨了30%,农民们赚不到钱,只能变卖设备。 这些连锁反应早就超出了农业领域,整个美国4000多亿美元的大豆产业链,都因为出口骤降在发抖。 中国的布局则越来越稳。它不光在南美巩固了供应链,还在自家地里下功夫。大豆扩种计划连续三年见效,2024年国产大豆产量突破2000万吨,进口依存度从90%降到82%。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中国在贸易谈判里的底气自然越来越足。 美国还在硬撑,说2025年6月贸易逆差降了16%,好像情况在好转。可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进口暴跌换来的假象,上半年逆差同比其实涨了38.3%。 它对墨西哥、越南的逆差都超过了中国,说明它只是把进口来源地换了地方,根本没法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中国则借着这场较量,完成了供应链的升级和货币结算的突破。曾经对美元的依赖,正在被多元化的贸易伙伴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慢慢消解。 美国拿着印出来的美元,想买的中国高端制造买不到。中国造的商品,又不再非得靠美元才能变现。 这盘棋下到现在,美国才发现自己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它以为货币霸权和技术优势能通吃,却忘了做生意讲究的是互利共赢。 中国工厂的机器还在轰鸣,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范围还在扩大。美国的印钞机再怎么转,也填不上供需错配的窟窿。 这场较量的结局其实已经渐露端倪,谁先扛不住,答案越来越明显了。 来源:人民网
中美这场较量,全世界都在看热闹,赌谁先扛不住,现在的情况很简单:中国工厂能造东西
史鉴奇谈
2025-10-09 09:02:23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