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2年,刘伯温指着夜空对朱元璋说,贪狼犯东南,我们将会失去一员大将!朱元璋摇了摇头说道:“天上的星星那么多,你咋知道死的就是咱们的大将?”看着朱元璋一脸不屑的样子,刘伯温叹了口气说:“主上,你会后悔的。” 至正二十二年,应天城还带着料峭春寒。朱元璋刚打了个胜仗,心情不错。这天夜里,他在帅府院子里踱步,脑子里盘算着怎么消化新打下来的地盘,怎么对付东边的张士诚和西边的陈友谅。 这时,刘伯温悄无声息地走了过来。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性子有点孤直,说话常常不中听。他仰着头,望着东南方向的夜空,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刘伯温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主公,看东南方。” 朱元璋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夜空像一块巨大的黑丝绒,上面缀满了密密麻麻的星斗。他看了半天,除了星星还是星星,“看啥?”朱元璋有点不耐烦,“咱不懂星象,放牛的时候不看这个。” 刘伯温指着其中一片星域:“主公,那颗晦暗带赤芒的是贪狼星,其光犯东南翼、轸二宿。此乃大凶之兆,主杀戮、损折。依星象分野来看,正应在我东南之地。恐怕…恐怕我军即将折损一员大将。” 朱元璋一听这话,那股高兴劲儿一下子被冲淡了不少。他正意气风发,最讨厌听这些不吉利的话。再者,他出身贫苦,从小放牛要饭,对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本能地有些不信服。他觉得事在人为,跟天上的星星有啥关系? 朱元璋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语气也带上了几分讥诮:“刘先生,你这不是危言耸听吗?天上的星星那么多,每时每刻都在动,你咋就能断定,那什么贪狼星一犯,死的就一定是咱们的大将?说不定是张士诚那边死了个大将呢?或者就是个普通的天象,啥事没有。” 他看着刘伯温那张严肃的脸,觉得这老学究有时候就是想太多,自己吓自己。“先生啊,咱们打仗,靠的是将士用命,谋划得当。总盯着天上看,有啥用?” 刘伯温看着朱元璋一脸不屑的样子,知道再说下去也是徒劳。他了解朱元璋的脾气,这位主公雄才大略,但也极其自信,甚至有些刚愎。 刘伯温把目光从星空收回,深深地看着朱元璋,语气沉重地说:“主公,天象示警,不可不察。只怕…你会后悔的。” “后悔?”朱元璋哼了一声,摆摆手,“行了行了,俺知道了。你多留意就是,有啥动静及时报俺。” 然而,就在几天后,从浙东严州传来了一个让朱元璋目瞪口呆的噩耗:他手下的大将胡大海,在严州府衙内,被投降过来的苗军将领蒋英、刘震、李福等人杀了!一同遇害的,还有胡大海的大儿子胡关住。 消息传到应天,朱元璋如同被当头浇了一盆冰水,整个人都僵住了。胡大海是跟着他起家的老兄弟,是朱元璋赖以横扫江南的“五翼军”统帅之一! 胡大海这个人,大字不识,但打仗极其勇猛,是出了名的“万人敌”。更难得的是,他治军严明,爱护百姓,威望极高。朱元璋派他镇守浙西,就是因为他能独当一面,是稳定东南的柱石。 这样一员忠心耿耿、能征善战的大将,竟然死在了几个降将手里!朱元璋又惊又怒,心痛得像刀绞一样。他猛地想起了几天前刘伯温在院子里跟他说的话:“贪狼犯东南,我们将失去一员大将…主上,你会后悔的。” 当时他还不信,还嘲笑刘伯温。现在,后悔,他现在是真后悔了!后悔没有重视刘伯温的警告,如果能提前警觉,哪怕只是给胡大海去一封信提醒他小心提防降将,悲剧也许就能避免。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朱元璋脸色铁青,拳头攥得咯咯响。他立刻下令,任命李文忠为主将,胡大海的养子胡德济为副将,并且咬牙切齿地严令:“必须抓住叛贼,给胡大海报仇!” 后来,随着更多细节传来,朱元璋才知道胡大海死得有多惨、多冤。原来,蒋英、刘震、李福这几个人,是早先胡大海在浙江攻打婺州时投降的。胡大海这人爱才,觉得他们勇武,就很信任他们,把他们留在身边重用。 可他没想到,这几个人是狼子野心,一直暗中和陈友谅的部将,驻守处州的苗帅李佑之勾结。 二月初七那天,蒋英等人假意邀请胡大海到八咏楼观看射箭表演。胡大海根本没起疑心,准备上马出门。蒋英趁着胡大海没注意,突然用袖子里的铁锤猛击胡大海头部! 胡大海毫无防备,当场脑浆迸裂倒地而死。他的大儿子胡关住闻讯赶来,也一起被杀。蒋英等人随后在严州城内大肆抢掠,然后带着部队投奔处州的李佑之去了。 朱元璋听到这些细节,更是痛心疾首。胡大海一生英雄,没死在两军阵前,却死在了自己人的阴谋暗算之下,死得如此不值! 虽然李文忠处理了处州的叛乱,抓住了李佑之、蒋英等人,把他们杀掉祭奠了胡大海,但失去胡大海这位擎天大将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这件事也给朱元璋留下了心理阴影,让他对降将更加猜忌,性格中也多了几分难以捉摸的狠辣。而刘伯温通过这次精准的预言,进一步奠定了他在朱元璋心目中“神机妙算”的地位,虽然这种“料事如神”,带来的往往是沉重而非喜悦。
大明最传奇的皇后: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朱祁镇的生母孙皇后!大明王朝最为传奇的皇后
【2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