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消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明确表态,将允许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式巡航导弹后,正在基辅进行国事访问的荷兰首相斯霍夫,当即宣布,阿姆斯特丹会通过北约国家采购机制,为乌方向华盛顿订购这款远程武器,支持乌克兰武装部队向俄方实施纵深打击。 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放话,说他已经就给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的事儿差不多有了决定,这事儿一出,国际上顿时热闹起来。战斧导弹这玩意儿可不是小打小闹,它是美国海军的杀手锏,射程能达到2500公里,精度高得吓人,能从海上发射直奔目标。要是真落到乌克兰手里,那前线局面可能就得大变样了。特朗普这么表态,不是随口说说,他还特意强调,得先搞清楚乌克兰打算怎么用这些导弹,因为他不想让冲突再升级。这话听着有点儿骑墙,但比起之前美国一直卡着不松口,已经是往前迈了一大步。 回想起来,这事儿得从上个月底说起。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媒体上透风,说白宫正在琢磨通过北约欧洲成员国这条路,给乌克兰弄来射程能盖到莫斯科的战斧导弹。不是直接从美国军库里掏,而是让欧洲盟友买了再转手,这样操作起来名正言顺,也能分散点儿压力。万斯的话一出口,俄罗斯那边立马炸锅了。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直言,这要是真干了,俄乌冲突就得严重升级,还点名说某些战斧型号能带核弹头,威胁味儿十足。俄罗斯外交部也跟着喊话,说这会破坏美俄关系,简直是火上浇油。普京本人在智库会议上也表态,如果美国这么玩儿,俄罗斯有的是办法回应,不会坐以待毙。 特朗普的决定来得正是时候,就在10月6日,他接受采访时直截了当,说自己“某种程度上已经决定了”,但前提是得问问乌克兰的计划。记者追问细节,他也没多绕弯子,就说想知道这些导弹的具体用途,避免让俄罗斯觉得被逼到墙角。特朗普这人办事向来直来直去,这次表态估计是权衡了国内压力和盟友呼声。毕竟,美国国会里鹰派声音越来越大,觉得光给乌克兰常规武器不够,得加码远程打击能力才能逼俄罗斯坐下来谈。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也得顾着自家军火库存,战斧导弹生产周期长,雷神公司那边的生产线得加班加点才能跟上。 与此同时,欧洲那边也没闲着。就在特朗普放话的同一天,荷兰首相迪克·斯霍夫正好在基辅进行国事访问,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开了联合发布会。斯霍夫这次去,主要聊的就是对俄制裁和防务合作,荷兰作为北约老成员,一直是乌克兰的铁杆支持者。发布会后,斯霍夫明确表示,阿姆斯特丹会继续通过北约的联合采购渠道,向美国订购远程武器系统,支持乌克兰部队提升纵深打击能力。虽然没直指战斧导弹,但这机制正好对得上万斯之前提的路子——欧洲国家买单,美国供货,乌克兰用得上。荷兰早几个月就启动了这个北约新方案,8月份宣布用5亿欧元买美国武器包给乌克兰,包括爱国者导弹和F-16部件,这次斯霍夫的表态,明显是接上了特朗普的信号,准备把远程导弹纳入采购清单。 说起荷兰的动作,这几年可没少出力。斯霍夫上台后,政府就定了调子,军援乌克兰是头等大事。去年底,荷兰牵头联合其他欧洲国家,凑了上百亿欧元帮乌克兰买F-16战机,今年夏天又追加了5.79亿美元的美国武器系统,转手给基辅用。无人机生产也是重头戏,荷兰和乌克兰企业签了5亿欧元的合同,要造60万架无人机,原型机已经在测试了。斯霍夫在基辅强调,荷兰不光给钱给装备,还在欧盟框架下推措施堵俄罗斯的制裁漏洞,确保军火零件不会流到俄方手里。这次访问,还敲定了5900万美元投到世界银行的乌克兰重建基金,帮基辅修基础设施,顺带稳住后方。 为什么荷兰这么积极?说白了,地理位置摆在那儿,离俄罗斯不远,乌克兰要是扛不住,欧洲东翼就得直接挨打。斯霍夫政府上台伊始,就组了个远右翼主导的内阁,移民和安全议题上铁腕得很,对外政策也务实得很,强调北约集体防御。特朗普的表态一出,斯霍夫立马响应,等于给北约内部打了鸡血。其他欧洲国家也跟着动起来,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早就在紧急追加战斧Block IV型订单,通过五角大楼的外国军事销售程序,总额好几个亿。这些导弹不光是打仗的家伙事儿,还带控制系统和维护工具,首批货预计几周内就能出厂。 俄罗斯的反应可没那么好消化。佩斯科夫7日又放话,说提供战斧导弹会让局势“严重升级”,普京也重申,莫斯科有反制手段。俄罗斯军方已经在前线加紧部署防空系统,S-400和S-500齐上阵,准备拦截任何远程来袭。克里姆林宫还玩起了信息战,散布消息说美国库存不够,交付得拖几个月,甚至导弹到了乌克兰也发不出去,因为基辅缺发射平台——得用潜艇或驱逐舰才行。这话听着像在泼冷水,但乌克兰安全局长反击,说这些导弹就算不马上用,也能当筹码,慢慢挤压普京的谈判空间。特朗普这步棋,走得谨慎,估计是想用导弹换谈判桌上的让步。
欧洲新闻网消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明确表态,将允许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式巡航导弹后
纸短情长啊
2025-10-09 00:47: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