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媒体谈中国,现在越南经济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中国这个隔壁巨人。双方产业100%同赛道,中国还把终点线往前挪了十公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越南媒体最近频繁讨论中国,尤其是在经济领域的表现时,几乎总是提到一句话:现在越南经济的所有焦虑,都来自中国这个隔壁巨人。 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道理。尤其是在制造业和出口领域,中国对越南的压力,正在逐步显现。越南曾一度被视为中国制造外溢的“最大受益者”,但现在,它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回顾2018年,当中美贸易摩擦突然爆发时,全球供应链迎来了剧烈波动。对于越南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次考验。大量原本计划投向中国的订单,因为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原因,被迫寻找替代产地。 越南凭借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灵活的投资环境,迅速抓住了这波机遇。数据显示,越南的出口总额在短短几年内几乎翻了一番,从2015年的1620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3718亿美元。 这一增长不仅让越南在国际贸易版图上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也让不少越南企业看到了制造业的潜力。然而,这个数字的背后,也暗藏了潜在的风险。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并没有停止技术和产业升级的脚步。以新能源和高端制造为例,宁德时代、比亚迪以及光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突破,使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和效率优势大幅提升。 根据相关数据,到2023年,中国在新能源、光伏、钢铁等12个关键领域的成本优势,从2020年的15%扩展到28%。 换句话说,中国不仅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同时在生产效率和技术层面,也在快速赶超全球同行。对越南来说,这意味着当初通过低成本吸引的订单,正面临被中国重新夺回的风险。 越南的制造业,尤其是电子和纺织产业,存在一个长期隐患,那就是技术和产业链的依赖性太强。大约85%的产值集中在组装环节,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依赖进口。 这种模式在贸易摩擦和订单转移的短期冲击下可能带来红利,但从长远来看,缺乏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越南很难在全球产业链竞争中占据主动。 中国的制造业正在不断升级,不仅能生产高端组件,还能形成完整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输出,使全球智能制造逐渐标准化,而越南依旧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这种差距日益明显。 越南政府自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2023年,他们计划投入120亿美元改善北部工业区的基础设施,试图通过硬件升级来吸引更多外资。同时,政策上也要求外资企业增加本地化研发,提升技术含量。 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前三季度数据显示,越南吸引外资的总量同比下降了15%,制造业投资下降了22%。企业在基础设施改善和研发投入上的压力,加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越南的制造业扩张面临明显的阻力。 与越南不同,中国制造业不仅在硬件上取得突破,还在制度和标准输出上建立了全球影响力。从智能制造到工业互联网,从新能源到光伏产业,中国企业正通过技术标准和管理模式,将全球供应链逐步纳入可控范围。 对于越南这样的新兴制造国来说,这意味着简单的低成本模式已经难以支撑长期发展。依赖廉价劳动力吸引订单的策略,正逐渐被效率更高、技术更先进的中国企业所取代。 这种压力在市场上已经有所体现。越南的电子产品、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仍有一定竞争力,但利润空间越来越被压缩。 以越南的智能手机组装产业为例,绝大部分零部件依赖进口,加工成本相对中国仍有劣势;在全球市场上,越南组装的产品往往缺乏创新亮点,很容易被中国同类产品取代。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纺织和服装领域。 中国通过高效供应链、规模化生产和自主设计能力,不仅控制了成本,还提升了品牌附加值。相比之下,越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停留在低价竞争阶段,很难形成长期壁垒。 面对这种局面,越南政府和企业开始意识到,仅靠外资转移和低成本劳动力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来提升竞争力。 然而,这条路并不平坦。技术研发需要时间和资金投入,而外资企业的兴趣更多倾向于短期利润,很多时候缺乏长期战略规划。此外,全球经济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也为越南的产业升级增加了额外压力。 更让越南焦虑的是,中国对全球供应链的掌控力在不断增强。无论是新能源电池、光伏组件,还是智能制造设备,中国都在输出技术标准和管理模式。 这种标准化不仅提升了自身竞争力,也使其他国家的制造体系必须跟随中国节奏。 对于越南而言,这意味着,如果不加快技术积累和创新步伐,将很难在未来的全球产业竞争中获得主动权。低成本、低技术的传统模式,将逐渐失去优势。
眼下的越南,实际上已经很难再有什么大的作为了和突破了。越南总被说成是新的制造
【34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