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打通瓦罕走廊是对的,阿富汗一直致力于打通瓦罕走廊。为此呢,他们不惜在未通知我们的情况下,就把公路修到了边境,更是想要拿出了世界第二大铜矿埃纳克铜矿的开发权,以换取瓦罕走廊的打通。在多次和我们的会谈中,他们也是屡屡提及此事。但我们这边始终是兴趣缺缺,这让阿富汗有些不理解。但事实证明,我们不打通瓦罕走廊是对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阿富汗临时政府最近又急了。他们心心念念的瓦罕走廊,就像一块看得见却吃不到嘴里的肥肉,让他们寝食难安。为了打通这条连接中国的战略通道,他们甚至玩起了“先斩后奏”的把戏,在未事先通知中方的情况下,直接把公路修到了咱们的边境线跟前。 这还不算完。为了表示诚意,他们还拿出了压箱底的宝贝——世界第二大铜矿埃纳克铜矿的开发权,作为谈判的筹码。这架势,仿佛是掏出了全部家当,只求我们点个头,打开国门。 在多次会谈中,阿富汗代表更是三句话不离瓦罕走廊,其迫切之情溢于言表。可面对如此“盛情”,我们这边的反应却始终是淡淡的,兴趣缺缺。这种冷静,让热切期盼的阿富汗方面感到困惑,甚至有些不理解。 但事实证明,我们的冷静和审慎,是完全正确的。这背后的考量,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和深远。 安全是压倒一切的前提。 阿富汗局势的复杂性,世人皆知。尽管大规模战事已平息,但其国内远未实现真正的、全面的稳定。各种恐怖势力和极端组织依然在暗流涌动。一旦瓦罕走廊被打通,它确实能成为一条贸易通道。 但谁能保证,它不会同时成为恐怖势力渗透、毒品走私和非法移民涌入的便捷通道?我们西北边陲的稳定来之不易。绝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去冒这个巨大的安全风险。这就像不能为了通风,而在防洪堤上随意开个口子。 经济账未必划算。 阿富汗抛出的埃纳克铜矿开发权,听起来确实诱人。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开发这样一个位于动荡地区的巨型矿藏,其潜在成本和风险高得惊人。 基础设施几乎为零,需要从头建设。安保成本将是一个无底洞,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和人力来保护项目和人员安全。更不用说,当地复杂的部落政治和随时可能恶化的安全形势,都可能让数百亿的投资血本无归。这块“蛋糕”很大,但很可能是一块有毒的蛋糕。 第三,战略上不能“被利用”。 阿富汗如此急切地想打通瓦罕走廊,根本目的在于打破自身的地缘孤立,为其脆弱的经济寻找一个强大的外部依托和出海口。这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要立刻、无条件地去满足这个需求?国际关系讲究的是战略节奏和主动权。 如果我们轻易点头,就等于在对方准备最不充分、我们风险最高的时候,送出了一张王牌。这更像是一场被动的“救援”,而非平等的互利合作。 第四,时机远未成熟。 一个项目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目前来看,这三样似乎都差了点意思。阿富汗国内尚未建立起广泛国际承认的政府,其政策的法律连续性和稳定性存疑。内部治理结构也仍在形成中,能否为如此大规模的项目提供长期、有效的保障,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推进,无异于在流沙上盖高楼。 我们并非不帮助阿富汗。事实上,中国在人道主义援助和有限度的经济合作上,一直没有缺席。但帮助不等于大包大揽,更不等于不计后果地冲锋陷阵。真正的负责任,是谋定而后动。 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是“共商、共建、共享”。这其中,“共”字是关键。它意味着合作必须建立在双方稳固、可靠、可持续的共识基础上,而不是单方面的急切诉求上。在阿富汗自身没有建立起足够稳定和安全的内部环境之前,任何关于打通瓦罕走廊的宏大设想,都更像是空中楼阁。 所以,我们目前的“兴趣缺缺”,并非冷漠或短视,而是一种基于现实利益的深度权衡,是一种老成谋国的智慧。我们不是在关闭合作的大门,而是在等待一个更成熟、更安全的开门时机。 现在看来,沉住气,等风来,这个决定做得无比正确。果然,不打通瓦罕走廊,在现阶段是对的。
果然,不打通瓦罕走廊是对的,阿富汗一直致力于打通瓦罕走廊。为此呢,他们不惜在未通
颜冬白云
2025-10-08 23:10: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