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死缠烂打,就要诺贝尔和平奖,挪威官员没脸见人 特朗普想要诺贝尔和平奖,这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谁能想到,他为了这块奖牌,真的是拼了老命。 不仅公开放话说“不给奖就是侮辱美国”,甚至还把电话打到了挪威财政大臣那儿,直奔主题谈奖事,本来一个国际奖项,现在搞得像是美国大选的前哨战,连挪威评委都开始考虑“请病假”了,生怕惹上这位前总统。 这不是特朗普头一次念叨诺贝尔和平奖,但这次他的执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显,他曾在2020年公开表示,“如果我不是特朗普,我早就拿奖了”,这句话听起来像是抱怨,但背后其实藏着一根深刺:奥巴马在2009年上任不到一年就抱回了奖杯,而特朗普自己却连入围名单都没稳过。 这股不甘心,逐渐变成了行动,根据《纽约时报》今年7月的报道,特朗普的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透露,当年推动乌克兰和平协议的背后动力之一,就是“他想拿诺贝尔奖”。不是为了世界和平,而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履历加一笔浓墨重彩的“和平总统”标签。 而这个标签,对他至关重要。他知道,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硬汉”形象虽然对一部分保守派选民有效,但要赢得更广泛的中间派和摇摆州选民,就得加点“温和”的成分,和平奖,刚好能补上这个缺口。 这一切都与2025年的总统选举直接挂钩。特朗普想要重返白宫,而和平奖,是他通向政治高地的“黄金敲门砖”。 为了争这个奖,特朗普从不藏着掖着,他不仅亲自打电话给挪威财政大臣斯托尔滕贝格——这位前北约秘书长——讨论“和平奖”这件事,还安排了国务卿卢比奥和中东特使威特科夫悄悄去游说欧洲各国领导人。 据说这场幕后行动早在年初就开始布置,目标明确:让特朗普的名字出现在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名单上。 而在外交成果上他也不是没有动作,2025年9月他联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推出了一个“加沙和平计划”,包括停火、人质交换和重建机制,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甚至豪言:“如果这成功了,就等于解决了8场战争。” 听上去很有气势,但不少国际媒体指出,这份方案更像是政治秀,内容空泛、执行机制模糊。 同样地他还试图在乌克兰问题上插上一脚,今年初他高调宣布要促成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停战协议,但几个月过去,谈判进展缓慢,乌克兰议会虽然象征性地提名了他角逐诺贝尔奖,但成效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除此之外,特朗普还继续拿出他当年主导的“亚伯拉罕协议”当政绩讲,强调自己让以色列与多国建交,是“历史性的和平突破”。不过这些协议被不少专家批评为“交易式和平”,短期有效,长期未必稳固,难以符合诺贝尔奖一贯强调的“持久和平”标准。 但随着颁奖日期临近,气氛也越来越微妙,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一边要坚持“独立、公正、不受政治影响”的原则,一边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一旦拒给特朗普颁奖,后果可能很难收拾。 《金融时报》援引匿名挪威政府消息称,不少委员会成员私下表示担忧,害怕特朗普若再次上台,会对挪威进行经济报复,比如提高关税、限制合作项目,甚至直接在公开场合羞辱诺贝尔奖本身,更有委员会官员透露,有人已经考虑在颁奖当天“请病假”,以免正面交锋。 但就算如此,特朗普获奖的可能性依然不高,诺贝尔委员会近年来越来越倾向于关注长期性、多边合作、以及涉及气候、贫困等全球议题的努力。 例如2021年的获奖者是菲律宾和俄罗斯的新闻记者,强调信息自由;2023年则是联合国气候小组成员,表彰他们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贡献。 相比之下特朗普的和平成果更多是“短期停火”、“双边交易”式的安排,缺乏广泛国际合作的支撑,更何况他对联合国、北约等国际机构的态度一向不友好,这也与委员会一贯强调的“国际主义”理念格格不入。 不过特朗普未必非得靠拿奖才能得分,只要他能继续把“没给我奖是对美国的不尊重”这套说辞打出去,就能在一部分选民中激起共鸣,对他来说赢得叙事权,比奖牌本身更重要。 特朗普这一次的“和平奖冲刺”,看上去像是一次外交尝试,但本质上是场彻头彻尾的政治营销。 奖项成了工具,和平成了包装,真正的目标,是选票和权力。在一个本该褒奖“持久和平”的奖项面前,他却搬来了“交易式外交”和“个人恩怨”,这场操作,让人既无奈又尴尬。 而诺贝尔委员会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边是奖项的初衷,一边是现实的政治博弈。谁退一步都可能引发更大的风波。 2025年10月10日答案即将揭晓。但无论特朗普是否得奖,真正的问题早已摆在桌面上:和平奖究竟还能不能不被政治骑劫? 至于特朗普,他要的从来不只是那枚奖章,他要的是一个被全世界认可的“我没输”。 参考资料: 学者:特朗普对诺贝尔和平奖就差明抢 积极造势难获认可 鲁中晨报 2025-10-06 学者:特朗普剑指诺贝尔奖 政治资本与和平的博弈 2025-10-08 中华网
白宫停摆后的四件事证明了,特朗普的快乐,确实超乎想象美国政府再一次陷入“停摆
【41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