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

柳淮蕊 2025-10-08 20:53:36

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0、更不是歼35,总是用歼11伴飞或拦截他们! 咱可不是没有好装备,而是没必要拿王牌当保安用,只需要歼11这把“顺手的刀”,就能戳破美国的虚张声势,还能省着劲儿打持久战,这才是真高明。 9月23日南海那次拦截最典型,美军一架P-8A反潜机闯进来,升空应对的还是歼11BS,照样把他们逼得转向。 美军飞行员接受《星条旗报》采访时都感叹:“又是这老伙计,甩不掉、拦得死,比见着歼20还头疼。” 伴飞拦截不是空战对决,拼的不是谁隐身性能强,是看谁能“熬得住、盯得紧、成本低”,歼11恰恰把这三点占全了。 歼11每小时的飞行成本,才1.8万美元,而美军的F-35一小时就得烧4万美元,歼20的出勤成本更是它的三倍还多。 美国现在天天派侦察机、无人机往南海东海闯,9月一个月就来了17架次,要是中国每次都派歼20应对,光油钱和维护费就得是笔巨款。 反观歼11,最大航程超过3500公里,滞空时间能到4小时,从海南陵水基地起飞,能把黄岩岛、西沙全罩住,跟美军机耗上大半天都不用加油。 2023年加拿大CP-140侦察机,就被歼11BSH这么“牛皮糖”似的缠住,并用电子干扰让他们的雷达成了摆设,离着274米贴脸飞过,逼得对方赶紧返航。 这种“低成本持久战”,正好戳中了美军的痛处——他们的P-8A年维护费就得4221万美元,去年就因为频繁被拦截提前退役了3架,再这么耗下去,先扛不住的是美国的钱包。 更关键的是,歼11早不是当年的“苏-27仿制品”了,本土化升级后早脱胎换骨,对付美军机绰绰有余。 现在主力的歼11BG,换了“太行B”发动机,空战推重比飙到1.32,比法国阵风还强,白色雷达罩里藏着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能老远就锁定目标,再配上射程200公里的PL-15导弹,美军侦察机刚进防空识别区就得被盯上。 9月10日,美军MQ-4C“海神”无人机仗着能飞24小时、能侦查700万平方公里海域,关了应答信号想偷摸闯黄岩岛,结果刚靠近就被南部战区雷达锁定。 升空的歼11BS直接开了KG600电子对抗系统,把它的数据链全搅乱了,侦察图像传不回去,连飞行轨迹都乱了套,20分钟对峙后只能灰溜溜返航。 现在的歼11BS,已经成了针对性极强的“反侦察利器”,美军那套先进侦察设备,在歼11面前根本不好使。 不用歼20、歼35,恰恰是中国空军的深谋远虑,藏着“保王牌”的心思。 歼20是隐身战机,那是关键时刻踹门的“尖刀”,哪能天天拿来干伴飞的活,要是换歼20执行拦截任务,单次成本得涨25倍。 更要命的是,频繁出动会暴露隐身涂层的磨损规律、传感器的工作参数,等于把核心机密主动送上门。 再说歼35,那是给航母准备的舰载机,主打舰载防空和对海突击,现在美军挑衅的空域多在陆基机场覆盖范围里,用歼35纯属资源浪费,犯不上跟美国摆这个阔。 央视10月5日的报道其实透了底,歼16都能在体系支撑下锁定F-35B,更别说性能相近的歼11了,对付美军的侦察机、轰炸机,根本用不着动五代机。 美国飞行员没看懂的,还有歼11背后的整个作战体系,单机的亮相只是冰山一角。 现在南海岛礁上的雷达站、气象站、通讯系统全建好了,歼11从西沙岛礁起飞,几分钟就能响应,比从大陆机场飞过去快多了,等于把“不沉的航空母舰”摆到了前线。 9月拦截MQ-4C的时候,先由地面米波雷达发现这个隐身目标,再把数据传给空警-500A预警机,预警机通过数据链引导歼11精准占位,最后实施电子干扰,这一套流程下来,缺了哪个环节都不行。 美军只看见歼11在眼前晃,没看见背后的雷达网、预警机、卫星在联动,自然想不通为啥每次都被堵个正着。 更妙的是,歼11每次伴飞还能搜集美军机的雷达特征、机动模式,这些数据全成了优化歼20战术的“活教材”,等于美国免费帮中国打磨体系,这买卖划算极了。 说到底,用歼11不是我们捉襟见肘,而是游刃有余,既用最低成本守住了空域,又藏住了先进装备的底牌,还顺便摸透了对手的套路,这是典型的“以巧胜拙”。 美国总想着用装备代差吓唬人,却忘了实战里“适用”比“先进”更重要,歼11就是这道理的最好证明。 要知道,西太平洋七成以上的拦截任务都是歼11干的,这400多架“老将”遍布沿海基地,就是插在美国挑衅路上的钉子。 美国飞行员要是哪天想通了这层,就会明白中国不是没先进战机,是没必要瞎显摆,用歼11就能把你治得服服帖帖,动起真格的,那才是好戏开场。 这不是示弱,是绝对自信的底气,美国想在这上面占便宜,门都没有。

0 阅读:85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