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背景与现状 您所说的“狂言”源自日本政府于 2001年 发布的《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1-2005年度)。该计划中提出了一个目标:“要在50年内(即到2050年)培养出30位诺贝尔奖得主。” 当时被称为“狂言”的原因: 目标过于宏大: 在2001年之前,日本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数量相对较少。突然提出在半个世纪内要达到30个,平均一年多就要出一个,在当时看来是一个极具野心、甚至不切实际的目标。 亚洲的科技环境: 当时亚洲国家在基础科学研究上的投入和产出仍被认为与欧美有较大差距。 舆论对比: 中文媒体常将其与国内的科研投入和产出进行对比,许多人认为这是日本政府在经济低迷期打“强心针”式的政治口号。 目标达成情况(截至2024年): 然而,回顾历史,日本在实施该计划后,确实在诺贝尔奖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从2001年至今,日本平均每年的诺奖得主数量约为 0.83人,远高于计划前的速度,并且仅用了不到一半的时间就完成了目标的三分之二。 结论 当初的“狂言”,现在看来已经变成了正在实现的愿景。这主要归功于日本从2001年开始对基础科学研究、大学教育和科研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持续的财政投入和结构性改革,确保了研究人员能在一个相对稳定、自由的环境中长期深耕。这个案例也常被用作论证基础研究长期投入重要性的经典例子。
日本“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背景与现状 您所说的“狂言”源自日本政府于20
送你去朝鲜
2025-10-08 20:20:42
0
阅读:1